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天台山风景区(大冶天台山景区)

天台山风景区(大冶天台山景区)

天台山风景区在湖北省大治市西南20公里处。东西绵延约5.5公里,面积11平方公里。主峰莲花峰海拔580 米。山上有南宋时兴建的天台寺,其它胜迹甚多,现存石刻多方。山间有一大型风洞,冬暖夏凉 。大冶市天台山有着悠久的佛教文化渊源,历史上位居大冶佛教四大名山(天台山、东方山、五卦山、白雉山)之首。清代中叶,天台山曾是统管三省十三县佛教的大丛林,成为湘鄂赣着名佛教文化圣地。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天台山风景区地理位置:湖北省大治市西南20公里处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11平方公里
天台山因其五个山峰相拥,形似莲花,古称“莲花山”。据传,梁武帝时,中国禅宗始祖达摩大师辞别梁武帝,入住少林寺前,曾云游天台山,此后,莲花山更名为“达云山”,即达摩云游之山。据《大冶县誌》载,佛教有历史记载传入大冶,始于唐太宗贞观十年,时有一富家女何氏入住达云山削髮为尼,结茅而成达云山庵。唐高宗永徽年间,何氏之徒名昭则,被高宗封为“太平尼”,遂将达云山庵改名为“太平庵”。南宋高宗绍兴五年,“七岁从释、壮而好游”的道悦和尚,入住达云山,改太平庵为太平禅院。道悦和尚被后世尊为“莲峰源公开山祖师”,下传十六代,历230年香火不息。至元末太平禅院毁于战火。源公祖师葬于天台山,清朝嘉庆年间,天台山僧众在其墓前重刻石碑。源公祖师塔成为天台一景。
明代万曆年间,法名真了号双融祖师,重振达云山佛教,成为一代中兴祖。据石碑记载,真了和尚系圆宝和尚的徒孙,大明崇祯四年僧众为其建塔。后有法名证指号心朗和尚,郭氏子,生于康熙戊午年,幼入空门,修建大殿。柯瑾于乾隆辛卯年来天台山避暑,为其撰写碑文,上述两石碑,笔者2002年正月初十日上天台山亲眼见过。
清代曾任监察御史、兵科给事的柯瑾,奏请乾隆帝将达云山敕封为“天台山”,曾任翰林学士后隐居天台山的破笠和尚,被封为“和尚官”,统管江南十三县寺院,并将太平禅院更名为“天台禅林”,遂使天台山成为江南着名的佛教文化中心。清嘉庆年间,又一名翰林学士隐居天台山,他就是定一和尚。清鹹丰十一年,定一和尚请永照和尚将《天台八景(诗)》及破笠和尚的《集成附句》刻于石碑。定一和尚撰写的引文亦刻于石碑,笔者2002年寻访天台山时也曾见过此碑。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天台山寺院为红军苏维埃政权活动场所,后被地方民团烧毁,一年后,茂益和尚修复大雄宝殿,此后,收拾残砖断木,于1944年(亦说1937年)建起一座七层砖塔。在“文革”期间,“红卫兵”将茂益和尚及其弟子南东、南逢、南遇等僧人驱赶下山。1970年矿山公社将庙宇拆除,改建成天台山林场宿舍。唯有砖塔尚存,千幸万幸。1983年,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南逢、南遇二位倖存的老僧,重返天台,重建天台禅林,佛制渐起。想起1984年笔者曾与南逢和尚有过一面之缘,却错过认识佛法的契机,也真是佛缘浅薄。经南遇和尚倡建,如今天台禅林得到初步恢复。1997年,比丘尼南杰师傅,于太平庵旧址复建了太平庵,2000年,比丘尼谷清师傅及弟子悠成复建了妙渺寺,2003年,比丘尼正果师傅,建起了莲峰寺。天台山上现有天台禅林、太平庵、妙渺寺、 莲峰寺四座寺院。2008年会根法师主持修通了上山的公路,下图是天台山源公祖师塔。
大冶欲投资十亿元把天台山打造成生态自然景观、佛教文化和红色旅游等特色结合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成为大冶红色旅游的一部分。2011年9月23日,已故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的女儿李讷登上海拔580米高的天台山,参加天台山旅游开发第一个项目大雄宝殿的的奠基典礼,从而拉开了十亿元打造天台山天台佛国旅游景区的序幕……

本文由'曼华小仙女'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