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马骝(粤语指猴子)

马骝(粤语指猴子)

马骝是广东话猴子的意思,代表比较机灵。

基本介绍

中文:马骝粤语拼音:Maa5 Lau1汉语拼音:【Mǎ Liú解释:猴子的别称
名称】马骝
【典故】
为什幺称猴类为马骝呢?先要从古汉语注音说起。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用作反切的两个字,前一个字叫反切上字,简称切上字或上字,后一个字叫反切下字,简称切下字或下字被注音字叫被反切字,简称被切字。反切的基本原则是上字与被切字的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的韵母(包括介音)和声调相同,上下拼合就是被切字的读音。例如,《广韵》“冬,都宗切”,就是用都的声母、宗的韵母和声调为冬注音。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是汉字注音方法的一个巨大的进步,标誌着汉语语音学的开始。 详见词条“反切”。
反切注音方式在古时的社会各阶级都得到广泛套用,反切刚刚产生的时候是容易学习和掌握的。当时一般人不可以通过反切认字,製造反切来注音,而且还能用反切来打哑谜、说隐语。后来反切变得难懂了,甚至有些读书人也往往不懂。这是因为语音不断发展变化,用当代音去读古人造的反切,自然不免隔膜。从中古到现代,汉语的声母和韵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这正是近现代人使用中古反切感到不方便的根本原因。语音变化对反切原则影响很大,但大体上有规律可循。古时多数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一些生僻字在口口相传过程中往往出现原字丢失只留反切音的现象,此种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晋语”和东南地区的“粤语”中都有极多的体现。“马骝”即为“猱”的反切音(使用反切中嵌词规律),“猱”意指猴子,久久相传,原字不见,只余反切。
因古语发音与今语有差别,故一些字的反切音与今日的国语或方言已不能一一对应
粤语中其他类似的辞彙还有“角”说“圪落”,“笔直”说“直不叻”(疑“不叻”即是古之“笔”的分音“不律”)等。
【引申义】像猴子一样机灵顽皮的小孩
用法】多用于父母对子女、师傅对徒弟、上司对下属等上对下关係的称谓,往往含有一定的亲昵意味。

本文由'北夏山'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