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究竟属于谁?

究竟属于谁?

《究竟属于谁?》是现代作家巴金创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究竟属于谁?创作年代:现代作品出处:《随想录》文学体裁:散文作者:巴金

作品原文

究竟属于谁?
读了赵丹同志的“遗言”,我想自己的一件事情。大概是在一九五七年的春季吧,在一次座谈会上,我发言不赞成领导同志随意批评一部作品,主张听取多数读者的意见,我最后说:“应当把文艺交给人民。”讲完坐下了不放心,我又站起来说,我的原意是“应当把文艺交还给人民。”即使这样,我仍然感到紧张。报纸发表了我的讲话摘要。我从此背上一个包袱。运动一来,我就要自我检讨这个“反党”言论。可以看出我的精神状态很不正常。倘使有人问我错误在哪里,我也讲不清楚。但是没有人以为我不错。我的错误多着呢!反 对“有啥吃啥”,替美国作家法斯特“开脱”,主张“独立思考”,要求创作自由等等、等等。同情的人暗中替我担心,对我没有好感的人忙着準备批判的文章第二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以姚文元为主力的“拔白旗”的“巴金作品讨论”。“讨论”在三四种期刊上进行了半年,虽然没有能把我打翻在地,但是我那一点点“独立思考”却给磨得乾乾净净。你说写十三年也好,他说写技术革新也好,你说文艺必须为当前政治服务也好,他说英雄人物不能有缺点也好,我一律点头。但是更大的运动一来我仍然变成了“牛鬼蛇神”,受尽折磨。张春桥恶狠狠地说:“不枪毙巴金就是落实政策。”他又说:“巴金这样的人还能够写文章吗?”
其实不仅是在“文革”期间,五十年代中期张春桥就在上海“领导”文艺、“管”文艺了。姚文元也是那个时候在上海培养出来的。赵丹同志说:“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幺写文章、演员怎幺演戏。”当时上海的第一把手就是要领导作家“写十三年”、领导演员“演十三年”。这些人振振有辞、洋洋得意,经常发号施令,在大小会上点名训人,仿佛真理就在他们的手里,文艺便是他们的私产,演员、作家都是他们的奴僕。……儘管我的记忆力大大衰退,但是这个惨痛的教训我还不曾忘记。儘管我已经丧失独立思考,但是张春桥、姚文元青云直上的道路我看得清清楚楚。路并不曲折,他们也走得很顺利,因为他们是踏着奴僕们的身体上去的。我就是奴僕中的一个,我今天还责备自己。我担心那条青云之路并不曾给堵死,我怀疑会不会再有“姚文元”出现在我中间。我们的祖国母亲再也经不起那样大的折腾了。
张春桥、姚文元就要给押上法庭受审判了,他们会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他们散布的极左思潮和奇谈怪论是不会在特别法庭受到批判的。要澄清混乱的思想,首先就要肃清我们自己身上的奴性。大家都肯独立思考,就不让人踏在自己身上走过去。大家都能明辨是非,就不会让长官随意点名训斥。
文艺究竟属于谁?当然属于人民!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的诗归谁所有?当然归人民。但丁、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雨果、左拉的作品究竟是谁的财产?当然是人民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只有那些用谎言编造的作品才不属于人民。人民不要它们!
这是最浅显的常识,最普通道理,我竟然为它背二十年的包袱,受十年的批判!回顾过去,我不但怜悯自己,还轻视自己,我奇怪我怎幺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人!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年-2005年),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7年赴法国留学。1928年在巴黎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死亡》。1928年冬回国。1934年在北京任《文学季刊》编委,同年秋赴日本。1935年回国,在上海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出版“文化生活丛刊”、“文学小丛刊”。1936年与靳以创办《文学月刊》。抗日战争期间完成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1946年创作长篇小说《寒夜》。1982年获“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勋章;1985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授予国外名誉院士称号。2005年10月逝世。主要着作收入《巴金文集》。

本文由'凌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