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气阴双补

气阴双补

气阴双补为治法名,补气与滋阴并用,适用于气阴两虚病证,临床可见大汗、气促、烦渴、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乾咽燥等,用沙参麦冬汤、炙甘草汤、清暑益气汤等辨证治疗

基本介绍

中文:气阴双补类别: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治法名,补气药与滋阴药并用,适用于气阴两虚的治疗方法

解读

气阴双补为治法,为补气滋阴并用之法,适用于气阴两虚之证,证见出现大汗、气促、烦渴、神疲形怠、少气懒言、口乾咽燥、低热或潮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脉虚大或虚细数者。

中医套用

一、常用补气滋阴中药举例

1、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虚脱可用15~30g。宜文火另煎分次兑服。野山参研末吞服,每次2g,日服2次。
使用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2、党参
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3、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用法用量:煎服,9~30g。蜜炙可增强其补中益气作用
4、白朮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6~12g。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作用。
使用注意:本品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
5、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用法用量:煎服,1.5~9g。生用性微寒,可清热解毒;蜜炙药性微温,并可增强补益心脾之气和润肺止咳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本品有助湿壅气之弊,湿盛胀满、水肿者不宜用。大剂量久服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浮肿。
6、北沙参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用法用量:煎服,4.5~9g。
使用注意:《本草从新》谓北沙参“反藜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亦认为北沙参“不宜与藜芦同用”,应加以注意。
7、南沙参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清肺,益胃生津,补气,化痰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反藜芦。
8、百合
药性:甘,微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用法用量:煎服,6~12g。蜜炙可增加润肺作用。
9、麦冬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胃、肺、心经。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
用法用量:煎服,6~12g。
10、天冬
药性:甘、苦,寒。归肺、肾、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清肺生津。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本品甘寒滋腻之性较强,脾虚泄泻、痰湿内盛者忌用。
11、石斛
药性: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效: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法用量:煎服,6~12g。鲜品可用15~30g。
12、枸杞子
药性:甘,平。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6~12g。
13、龟甲
药性:甘,寒。归肾、肝、心经。
功效:滋阴潜阳,益肾健骨,养血补心。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更容易煎出有效成分,并除去腥气,便于製剂。
14、鳖甲
药性:甘、鹹,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用法用量: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製剂。
15、桑葚
药性: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阴补血,生津润燥。
用法用量:煎服,9~15g。
16、女贞子
药性:甘、苦,凉。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乌须明目。
用法用量:煎服,6~12g。因主要成分齐墩果酸不易溶于水,故以入丸剂为佳。本品以黄酒拌后蒸製,可增强滋补肝肾作用,并使苦寒之性减弱避免滑肠。
17、墨旱莲
药性:甘、酸,寒。归肝、肾经。
功效:滋补肝肾,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
18、黄精
药性: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用法用量:煎服,9~15g。
19、明党参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脾、肝经。
功效:润肺化痰,养阴和胃,平肝。
用法用量:煎服,6~12g。
20、玉竹
药性: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二、常用滋阴补气方剂举例

1、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卷二方
组成:生地黄、玄参、麦门冬、大黄、芒硝、人参、当归、甘草、海参、姜汁
用法:水煎,分三次沖参汤,姜汁送服,腹中有响声或转矢气者为欲便,候、二时不便,再服;一昼夜不便,更服;一服即得便,止后服。
功用:益气养阴,增液导下。
主治:治阳明温病,气血两虚,热邪耗伤津液过甚,大便燥结不通者。
2、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门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水煎服。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主治:治暑热耗气伤津,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少气,脉虚数。
3、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组成:沙参、麦门冬、玉竹、生甘草、桑叶、白扁豆、天花粉
用法:水煎服,日二次。
功用:清养肺胃,生津润燥。
主治:治燥伤肺胃,津液亏损,症见咽乾口渴,乾咳少痰,舌红少苔。
4、炙甘草汤《伤寒论》
组成:炙甘草、生姜、桂枝、生地黄、人参、阿胶(烊化)、麦门冬、火麻仁、大枣
用法: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内阿胶烊消尽,每服一升,日三次。功用:益气补血,滋阴复脉。
主治:治气虚血少而致的脉结代,心动悸,气短胸闷,舌光少苔;及虚劳肺痿;近代也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功能性心律不齐,期外收缩等病。
5、参苓白朮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莲子肉、薏苡仁、砂仁、炒桔梗、白扁豆、茯苓、人参、炒甘草、白朮、山药
用法:为细末,每服二钱,枣汤调下。
功用:补气健脾,渗湿和胃。
主治:治脾胃气虚而挟湿之证,症见饮食不消,或吐或泻,形体虚弱四肢无力,胸脘满闷,脉缓弱等;近代也用于慢性肠炎,及慢性肾炎蛋白尿日久不消而属脾虚者,或肺结核而见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疲倦无力,属于脾肺气虚者。

本文由'雨巷少年振巧'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