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西平村(山西省原平市南白乡西平村)

西平村(山西省原平市南白乡西平村)

西平村地处原平市东南方向,属南白乡政府,位于南白乡北部卧虎山脚下,东与山西村相邻,南与沟北村隔沟相望,西与神岗头村接壤。图为西平村中心位置戏台院。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西平村别名:西坪村行政区类别:村所属地区中国华北邮政区码:034000地理位置:南白乡北部卧虎山脚下人口:870余人方言:同川话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车牌代码:晋H耕地:3200亩

建制沿革

《原平县地名录》载,该村据传唐朝建村,村庄坐落于普济寺(已毁)西,且地势比较平坦,故名。村中刘姓始祖刘德辉于明洪武二年(1369)从崇信都刘河底迁兹,与原住老村民和睦相处,共建家园。直到1949年后,张、王、杨、皇甫等姓居民陆续外迁,村子遂成为刘姓一家村。

地理位置

西平村位于原平市同川地区南白乡北面的卧虎山麓,隶属原平市南白乡,与山西村、沟北村相连。
忻州市原平市

地形地貌

西平村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资源物产

西平村耕地3200亩,共有老品种枣树15000余株,新品种梨果树10000余株。由西平村村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穀子、高粱为主。

基础建设

至2018年西平村已经基本实现全村道路硬化路灯基本实现全覆盖

人口民族

全村人口870余人,307户,民族为汉族,西平村姓氏以刘姓为大姓

乡村经济

西平村耕地3200亩,共有老品种枣树15000余株,新品种梨果树10000余株。由乡政府牵头,已发展骏枣、金昌一号等新品种枣树200000余株,年内将要挂果。大小农机具200余辆(台),养猪700余头,农业基础产业初见成效,今后还将大规模发展。西平村村民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穀子、高粱为主。

党员建设

该村共有党员36名。

道路交通

西平村对外交通道路已经实现水泥路面硬化,没有通乡村公车。村民出行以自驾机车为主。

着名人物

南白乡西平村,这个不足千人的山村竟走出六位将军,他们是宁夏军区司令员、中将刘学基,武汉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参谋长、少将刘尚华,国民军事委员会总务处长、国军中将刘逢吉,骑兵旅旅长、国军少将刘逢春,华北五省人事主任、国军少将刘殿棠,省政府首脑会议司仪官、国军少将刘光相。人称西平为“将军村”,实至名归。(原载《忻州日报·文化旅游周刊》2017.07.09第三版)

刘学基

解放军中将,曾用名刘西园。1928年出生,山西原平县西平村人。1938年10月参加革命,194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晋察冀野战军一纵队连长,66军警卫营副教导员、营长。新中国成立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一至四次战役,任66军团长,后任北京军区工程兵第五团团长、第一工区参谋长。1969年9月任青海省军区参谋长;1980年4月任宁夏军区参谋长;1983年担任宁夏军区司令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8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93年3月,离职休养。2008年10月23日在银川逝世。

刘尚华

开国大校(1955年授衔)。1922年生。毕业于崞定中学。1937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在延安任某部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兰州空军第八师师长。1955年调武汉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处参谋长。少将军衔。

刘逢吉

国民党中将,字迪卿。1898年生。毕业于保定军校。从武后,由于带兵有方,擢营继团后升任旅长。抗战前任绥远省警备区司令,后任国民军事委员会总务处长。

刘殿棠

国民党少将。又名满良、超一。1906年生。早年毕业于北京师範大学,后随傅作义部队参加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曾任华北五省人事主任。解放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任参事。刘光相又名银身。1918年10月生。省牺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首席秘书长,省政府首脑会议常任司仪官。少将军衔。

刘逢春

国民党少将。又名刘畅生。生卒年不详。曾任国军骑兵旅旅长。

刘光相

又名银身。1918年10月生。省牺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首席秘书长,省政府首脑会议常任司仪官。少将军衔。

本文由'卞忆南'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