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van(Van原理)

van(Van原理)

VAN(增值网路,Value Added Network的缩写)一词已不常用,但日本使用的骨干系统却还是在VAN的全盛时期设计的庞大网路。 所谓VAN,顾名思义是网路自身具有附加价值的、进行信息分配和加工的结构它是一种由一台主机以及多台终端机构成的电脑通讯模式。採用这种结构,必然会使负荷集中在具备信息处理功能的主机上,它需要投入昂贵的设备和特殊软体,因此维护网路本身就需要巨额成本。以从国有铁路时代(1965年)开始延续至今的“绿色视窗”所採用的座位预定系统(MARS=Magnetic electronic Automatic Reservation System)为开端,1977年首次实现简易保险系统网路化,1978年推出的报关信息处理系统(NACCS=Nippon Automated Cargo Clearance System)、1988年开通的日本央行网等就是採用的VAN系统。另 外,社会保险厅的基础系统、邮政储蓄系统等也都採用了该系统。 增值网路是将製造业、批发业、物流业、零售业等之间的信息,通过计算服务网路来相互交换的信息系统。VAN最大的特点是通过计算机服务网路,使不同企业、不同的网路系统可以相互连线,从而使不同形式数据交换成为可能。由于VAN实现了不同系统的对接和不同格式的交换,为无数的使用者提供了交换数据的服务,创造了附加价值,因而被称作增值网路。

基本介绍

中文:增值网路外文名:van全称:Value Added Network类属:网路术语n. [C]:有盖小货车
1982年春,日本对公众电力通信法进行了大幅修改,由政府直接经营的电力通信行业的垄断性规定得到放宽,事实上已经承认网路结合的自由化。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这种由政府机关为主导而构建的庞大电子网路在日本还是占据主流地位。
支持VAN系统的“主机”的极限:
“主机”即大型计算机。在个人电脑的能力还没有达到目前水平的时代,人们将装有电脑主CPU的装置称为“主机”。
近年来,一些需要构建具有高度诚信的系统的民间企业,比如保险公司银行等,也开始向UNIX、WINDOW等採用OS的开放式平台系统过渡。这是因为构建主机式系统所需的开发时间以及成本大约相当于开放式系统的10倍之多,其成本性能极为不佳。
那幺,为何日本难以放弃主机形式,迟迟不实行系统转换呢?其理由之一,是因为与其它国家相比,日本的主机卖主(製造商)数量多,包括软体在内,主机成为一个非常大的收益来源,他们没有理由放弃这一买卖。
不过,还有一个最大的因素,那就是主机的最大用户是缺乏成本意识的政府机关。据(社)电子情报技术产业协会(JEITA)的资料显示,2001年度日本国内主机上市规模为4745亿日元,其中面向政府机关的达1895亿日元,约占40%。可见,这就是儘管认识到了开放式系统的优点,却还是难以下定决心向开放式系统过渡的原因所在。

本文由'仇新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