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肾蕨(中药)

肾蕨(中药)

肾蕨,中药名。为肾蕨科植物肾蕨Nephrolepis auriculata (L. ) Trimen的根茎、叶或全草。分布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功效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睪丸炎。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肾蕨:植物界蕨类植物:蕨纲:真蕨目:肾蕨科:肾蕨属:肾蕨分布区域: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毒性无毒

别名

蜈蚣草、圆羊齿、天鹅抱蛋、蕨薯、凤凰蛋、落地珍珠、马骝卵、凤凰草、圆蕨、凉水果麻雀蛋、蜈蚣蕨、水槟榔、冰果草、蓖子草、梳篦草、凤凰卵、飞天蜈蚣、金鸡孵蛋神仙对坐草、石黄皮、石上丸、凤凰蕨、石窝蛋、猫蛋果、何汗蕨、蛇蛋参、金鸡尾、雉鸡蛋、圆牙齿、芒蛋、狗睪丸、雉鸡尾、乌脚蕨、凉水果、狗核莲。

入药部位

根茎、叶或全草。

性味

味甘、淡、微涩,性凉。

归经

归肝、肾、胃、小肠经。

功效

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

主治

用于感冒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小便涩痛,泄泻,痢疾,带下,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淋巴结炎,体癣,睪丸炎。

相关配伍

1、治肺热咳嗽,小儿积热:肾蕨块茎9-15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2、治痢疾:凤凰蛋浸醋。每日服2次,每次服10个。
3、治湿热腹泻:凤凰蛋60g。捣烂沖开水,去渣服。(2-3方出自《湖南药物志》)
4、治湿热黄疸:圆羊齿乾全草15-30g。水煎服。
5、治噎膈反胃:(圆羊齿)乾全草9g。研末。每日3次,酒沖服。(4-5方出自《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鲜全草或根茎捣敷。

使用注意

忌吃酸、辣、萝蔔等食物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挖取块茎,颳去鳞片,洗净,鲜用或晒乾。或夏、秋季採取叶或全草,洗净,鲜用或晒乾。

形态特性

附生或土生。根状茎直立,被蓬鬆的淡棕色长钻形鳞片,下部有粗铁丝状的匍匐茎向四方横展,匍匐茎棕褐色,粗约1毫米,长达30厘米,不分枝,疏被鳞片,有纤细的褐棕色鬚根;匍匐茎上生有近圆形的块茎,直径1-1.5厘米,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叶簇生,柄长6-11厘米,粗2-3毫米,暗褐色,略有光泽,上面有纵沟,下面圆形,密被淡棕色线形鳞片;叶片线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30-70厘米,宽3-5厘米,先端短尖,叶轴两侧纤维状鳞片,一回羽状,羽状多数,约45-120对,互生,常密集而呈覆瓦状排列,披针形,中部的一般长约2厘米,宽6-7毫米,先端钝圆或有时为急尖头,基部心脏形,通常不对称,下侧为圆楔形或圆形,上侧为三角状耳形,几无柄,以关节着生于叶轴,叶缘有疏浅的钝锯齿,向基部的羽片渐短,常变为卵状角形,长不及1厘米。叶脉明显,侧脉纤细,自主脉向上斜出,在下部分叉,小脉直达叶边附近,顶端具纺锤形水囊。叶坚草质或草质,乾后棕绿色或褐棕色,光滑孢子囊群成1行位于主脉两侧,肾形,少有为圆肾形或近圆形,长1.5毫米,宽不及1毫米,生于每组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位于从叶边至主脉的1/3处;囊群盖肾形,褐棕色,边缘色较淡,无毛。

肾蕨

生长环境

土生或附生于海拔300m左右的林下、溪边、树干或石缝中。常栽培作观赏。分布于华南、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等地。

药材性状

块茎球形或扁圆形,直径约2cm;表面密生黄棕色绒毛状鳞片,可见自根茎脱落后的圆形疤痕,除去鳞片后表面显亮黄色,有明显的规则皱纹;质坚硬。叶簇生;叶柄略扭曲,长6-9cm,下部有亮棕色鳞片;叶轴棕黄色,叶片常皱缩,展平后呈线状披针形,长30-60cm,宽3-5cm,一回羽状分裂,羽片无柄,披针形,长约2cm,宽约6mm,边缘有疏浅钝齿;两边的侧脉先端各有1行孢子囊群。气微,味苦。

现代套用

用于治疗发烧不退,崩漏,带下过多,痔疮和小便淋漓等。

相关论述

《福建药物志》:“主治睪丸炎,痢疾,肠炎,呕逆,中耳炎,痈,疔,多发性脓肿。”

本文由'小炎彬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