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五水硫酸铜(中药)

五水硫酸铜(中药)

五水硫酸铜,又名胆矾。为硫酸盐类胆矾族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由含铜硫化物氧化分解形成的次生矿物,可与蓝铜矿(扁青)、孔雀石(绿青)等矿物共生。分布于我国西北等气候乾燥地区铜矿床的氧化带中。具有涌吐,解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壅塞,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基本介绍

中文:五水硫酸铜化学式:CuSO4·5H2O分子量:250比重:2.1-2.3晶系:三斜晶系颜色蓝色或淡蓝色光泽玻璃样光泽透明半透明至透明条痕白色或淡蓝色硬度:2.5分布:我国西北等气候乾燥地区毒性有毒

入药部位

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硫酸作用于铜而製成的含水硫酸铜结晶。

性味

味酸、辛,性寒。

归经

归肝、胆经。

功效

涌吐,解毒,去腐。

主治

用于中风,癫痫,喉痹,喉风,痰涎壅塞,牙疳,口疮,烂弦风眼,痔疮,肿毒。

相关配伍

1、治酒面热盛,咽喉肿结闭塞:鸭嘴胆矾半钱,全蝎二个。上为末。以鸡羽蘸药入喉中,须臾,破开声出,次用生青荷研细,井水调下。喉吐出毒涎即愈,未吐再服。(《直指方》胆矾散)
2、治喉内结核不消:石胆、硇砂研细。每用竹筒吹之,或以箸头蘸之。(《普济方》保全散)
3、治口疮、喉闭、乳蛾:胆矾一钱,熊胆一钱,广木香三分。通为细末,以木鳖子一个,去壳,磨井水,以鹅翎蘸药敷。(《摄生众妙方》)
4、治口舌生疮:胆矾一分,乾蟾一分(炙)。共研为末。每取小豆大,掺在疮上,良久,用新汲水五升漱口,水尽为度。(《圣惠方》)
5、治眼生肤翳,目赤痛,痒涩:石胆半两,石盐一两,硃砂一两,盐绿半两,龙脑一分,腻粉一钱。上为细末。每以铜箸头取如小豆大,点目中,一日三四次。(《圣惠方》石胆散)
6、治热眼及有脓之眼目:胆矾二分,水二合。调匀贮之。(《眼科锦囊》石胆水)
7、治百虫入耳:胆矾末和醋灌之。(《千金要方》)
8、治甲疽:石胆一两,于火上烧令烟尽,碎研末。傅疮上,不过四五度,立瘥。(《梅师集验方》)

用法用量

内服:温汤化,0.3-0.6g;催吐,限服1次;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水溶化洗;或0.5%水溶液点眼。

使用注意

本品无论内服外用都应控制剂量,不宜过量或久服,体虚者禁服,严防中毒。中毒表现为口中有金属涩味,咽乾,噁心呕吐,腹痛腹泻,吐出物或排泄物呈蓝绿色,头晕头痛,眼花,疲乏,面色苍黄,黄疸,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少尿无尿,多因肾功能衰竭死亡

炮製

一、採集加工
可于铜矿中挖得,选择蓝色、有玻璃光泽之结晶即可。又常存于矿水,蒸去水分即得。人工製造者,可用硫酸作用于铜片或氧化铜而製得。
二、炮製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捣成碎块。

贮藏

贮乾燥容器内,密闭,防风化。

形态特徵

晶体结构属三斜晶系。单晶体呈厚板状或短柱状,但不常见集合体呈规则块状、肾状或粒状。多具稜角,表面平坦,深蓝色或附有风化物——白色粉霜,半透明,硬度2.5,性极脆,易打碎,断口贝壳状。相对密度2.1-2.3。极易溶于水,使水呈均匀天蓝色

药材性状

本品呈不规则斜方扁块状、稜柱状。表面不平坦,有的面具纵向纤维纹理。蓝色或淡蓝色;条痕白色或淡蓝色。半透明至透明。玻璃样光泽。体较轻,硬度近于指甲;质脆,易砸碎。气无,味涩。
以块大、色深蓝、透明、质脆、无杂质者为佳。

相关论述

论胆矾治喉疾之机理及宜忌:刘若金:“喉痹一证,用之亦宜审处。楼全善有云:喉痹恶寒者,皆是寒折热,寒闭于外,热郁于内,切忌胆矾酸寒等剂点喉,反使其阳郁不伸,为患反剧。若然,则此味宜于喉闭及缠喉风者,乃治阴不能蓄阳之痹,是为风淫,属不恶寒之喉痹也。其不宜者,乃不治阳不能达阴之痹,是为风虚,正属恶寒之喉痹,正全善所谓切忌者也。盖此味在李时珍云入手少阳,能散风木相火,故其治上壅之风痰及喉痹、鼠漏,皆少阳相火之为患也。如恶寒之喉痹,原因郁热,非属相火,宜消阴伸阳,不宜收阳助阴。投剂者可得卤莽乎哉。”(《本草述》)

药理作用

1、利胆作用;
2、催吐作用;
3、腐蚀作用;
4、抑菌作用。

本文由'公西依风'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