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舞台化妆

舞台化妆

舞台化妆,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手段。化妆一词源自法文Grime,意为“有皱纹的”、“起伏不平的”。舞台化妆是对演员鬚髮、头饰、面型以及身体裸露部分进行修饰。

基本介绍

中文:舞台化妆目的:塑造人物形象源于:法文Grime作用美化对象塑造角色

作用

舞台化妆的作用:一是以美化对象的仪表为目的,如歌舞、杂技、曲艺演出中的化妆;二是以塑造角色的外貌形象为目的,如话剧、歌剧、舞剧以及戏曲演出中的化妆。这类化妆须根据剧本或剧种的要求,按照角色的身份年龄民族时代性格等因素塑造角色的外部形象,儘量缩小或弥补演员同角色在外形条件上的差距

分类

根据舞台化妆经典教程《舞台演出化妆髮型实战显示职业化妆师接到的舞台化妆工作一般为四类,分别是舞蹈演员化妆、歌手化妆、T台模特化妆、主持人化妆。而这四类常见的舞台化妆还可具体细分如下:
舞蹈演员化妆包括
新疆舞造型、京族舞造型、藏族舞造型、苗族舞造型、朝鲜舞造型、壮族舞造型、拉丁舞造型、肚皮舞造型、芭蕾舞造型、探戈舞造型、街舞造型、日本歌舞造型……
歌手化妆包括:
现代民族歌手妆发、主旋律歌手妆发、晚会金曲歌手妆发、民族风歌手妆发、通俗歌手妆发、怀旧经典歌手妆发、校园歌手妆发、知性才华歌手妆发、现代歌剧歌手妆发、传统歌剧歌手妆发……
T台模特化妆包括:
时装模特造型、晚礼服模特造型、运动装模特造型、旗袍模特造型、婚纱模特造型、内衣模特造型、泳装模特造型……
主持人化妆包括:
访谈节目主持人装扮、儿童节目主持人装扮、女性生活节目主持人装扮、旅游节目主持人装扮、时尚节目主持人装扮、晚会节目主持人装扮、音乐节目主持人装扮……

手法和样式

由于剧种、剧目和导演要求的不同,化妆的手法和样式也各有差异,产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其中有夸张性的,有装饰性的,有寓意性的,也有象徵性的等等。古希腊在万人观众的露天剧场中就要求使用表情夸张的面具,到了现代,室内的中心舞台、环形舞台以及伸出式舞台演出,在演员与观众间的距离大为缩小的情况下,就要求化妆更生活化,更细緻。其次,舞台化妆须在特殊的光照下呈现效果,因而光色与光源的演变,直接影响着化妆和色调深浅浓淡处理

发展

化妆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改进历程。它的起源原始歌舞和古代宗教仪式密切相关,而东西方文明古国的戏剧史都有使用面具的文字记载,以致淤国家至今还保留着面具、脸谱等传统的化妆方法。但古希腊民间小戏“模仿剧”中已用面部化妆取代面具。15~16世纪神秘剧与道德剧中既用面具,也用原始的写实化妆法。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演出开始有了较规範的化妆形式。后来舞台化妆逐渐向有个性特徵的化妆发展。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对化妆提出了新的任务:塑造性格化的角色形象,并在演员中出现了化妆能手连斯基及专业化妆家格列米斯拉夫斯基。20世纪的现代戏剧流派纷呈,化妆的形态也更趋多样化
中国话剧、歌剧、舞剧等剧种在化妆艺术上接受了外来的影响。袁牧之着的《戏剧化妆》一书(1931)系统地介绍了油彩化妆法。从50年代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着名化妆师辛汉文先后培养了一大批戏剧、电影、电视的化妆专业人才,并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化妆专业队伍

技术

舞台化妆的技术性较强,它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和技术知识。它把色彩、明暗幻觉效果与塑型、毛髮贴上等实物造型结合起来,成为真假结合、平面立体并用的特殊综合性造型手段。根据使用的造型材料工艺操作的不同,又可分为:油彩造型,即用色彩、线条、明暗对比的技巧在演员脸上“画”出来,再藉助舞檯灯光的塑造能力以及利用演员与观众之间空间距离造成的错觉来塑造角色的形象。油彩化妆是舞台化妆的基本技法。1849年最早试製油脂性化妆颜料的是德国演员卡尔·波登,直到40年后,化妆油彩才流行于戏剧界。毛髮造型主要是利用演员的头髮、鬍鬚进行加工或贴上预製的造型零件,如假髮套、假须片等塑造形象,以改变演员的容貌。塑型贴上,是在演员脸上贴上用特殊塑型材料如油灰、棉花、纤维、纱绢、乳胶或其他高分子化合物配製成的材料,增加演员面部的立体真实感。但由于造型贴上增加演员负担,影响演员演技的发挥,故在舞台上使用不多。各种舞台化妆技术之间的相互渗透交流、取长补短,构成了舞台化妆技术的系统性、统一性和完整性,并促进了舞台化妆技术的不断发展。

本文由'从向雁'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