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下蛊

下蛊

蛊,就是器皿中毒虫竟食、最后剩下的集百毒于一身的至毒之毒虫,这条毒虫被用来作蛊种,它产下的卵将被用于下蛊。蛊女施蛊多是下在饭菜中,《赤雅》:“蛊成先置食中,味增百倍”,而且多放在第一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刘南《苗荒小记》:“苗之蛊毒,至为可畏,其放蛊也,不必专用食物,凡嘘之以气,视之以目,皆能传其毒于人;用食物者,蛊之下乘者也。”

在实施下蛊之前,下蛊者还需要将自身与蛊种在灵性上“融为一体”,这通过两个生灵的信息交融来实现,祈祷和咒语是必不可少的,气血的交融也不可或缺,比如,苗族女子会用自己的经血餵养蛊种。下蛊者与蛊种在灵性上“融为一体”之后,蛊种的后代就也会携带下蛊者的灵性信息,就会听命于下蛊者的驱使。

基本介绍

中文:下蛊部首:虫笔画:5总笔画:11五笔86:JLF仓颉:LIBT笔顺编号:25121425221四角号码:50102出处:《赤雅》

基本字义

1.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2. 人腹中的寄生虫
3. 毒害人之物:~毒。

下蛊法

先杀一只大公鸡,扔到山上,七天后去取。那时公鸡肉已经没有了。被蜈蚣,百脚,蝎子、毒蛇蚂蚁给吃光了。把鸡骨架拿回家,晾乾,碾成粉,就成为蛊。中蛊的人根据下蛊的分量多少,少则两周,多则三年,会突然死去。(下蛊就是对别人施巫术,使他听受自己控制或者倒霉死亡)

金蚕蛊

兇恶的蛊,而且不畏火枪,最难除灭。它是一种无形的虫灵,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卫生,大凡室内很乾净的人家便认为是养金蚕的人家。金蚕的製作方法是:选用蛇、蜈蚣等12种毒虫,埋于十字路口,经49日(或另一个神秘日数)取出存于香炉中,成为金蚕。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给它吃,不然则作祟。《岭南卫生方》云:制蛊之法,是将百虫置器密封之,使它们自相残食,经年后,视其独存的,便可为蛊害人。金蚕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搅痛,肿胀如瓮,七日流血而死。

常见

吃进牛皮蛊后,呕吐白泡,腹胀、腹痛、泻弦血。严重的两月内可死,病程可达10年左右。
蚂蟥蛊
一旦吃进蚂蟥蛊后,7天内就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有弦稀,或血样便,呕吐,吃进酸、冷、豆告水、鸡肉、母猪肉、绵羊肉、炒麵后,腹胀、腹痛、呕吐更剧,症同蛇蛊。三四十天后,人瘦、神差、口乾,三四年后可死人,病程可达10年。
四川彝族蛇蛊
中毒者症状:特别想吃青菜,吃不得饭,剧烈呕吐,吃了酸、冷、豆告水、炒麵、鸡肉、母猪肉、绵羊肉后,腹痛、腹胀、呕吐更剧,人体消瘦,脸色变黄,神差、脉慢、体温低,大便时乾时泻,血水不治者,半年内可死亡,也有拖至一年多才死的
云南金沙江畔蛊
传说这里养的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一种是麒麟蛊,形态与麒麟相似,大约是青蛙、蜥蜴等短体爬虫所变成。
僳僳族蛊
于每年的端午节日去野外捕捉毒虫百虫,置旧陶器中,让 这些小虫子自相残杀,最后剩下来的一个即可拿来饲养。饲养 者将死去的毒虫丢弃,将所养之物置于陶器皿中,并以五色线绕红布盖好罐口,每天以主人的唾沫饲养它,经年余后,便成了蛊。
蛇蛊
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则吐泻,然则肚胀、减食、口腥、额热、面红。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蛊行动翻转作声,大便秘结。加上癫肿药,更是没有治好的希望。
普米族蛊
将蛇、蜂、蝴蝶等,均放在一陶罐内,任其互相蚕食,最后剩下什幺,就以它製成蛊药,有蛇蛊、蜂蛊、蝴蝶蛊等,取之施人则令人下泻、腹痛,最后死去。

患蛊者症状

刘锡蕃“中蛊者,或咽喉肿胀,不能吞饮;或面目青黄,日就羸瘠;或胸有积物,咳嗽时作;或胸腹胀鼓,肢体麻木;或数日死,或数月死”。验证之法:可令其嚼生黄豆,无腥味则中蛊,在少数民族地区是在嘴里含一块鸭蛋白,其上插一枚银针,如果鸭蛋白和银针变黑,则中蛊。预防和解蛊方法:凡是蛛网灰尘之家,疑为养蛊之家,忌往来;凡就食如主人先用筷子敲一敲杯碗,后盛饭的,疑为施蛊,要特别小心可不食或道破;凡出外就食,随身携带大蒜,可防蛊,蛊入酒难治,出门不饮酒可防蛊。解蛊破蛊的方法:服雄黄、大蒜、菖蒲煎水,或石榴根水,可泻毒;又云金蚕最怕刺,可入药治蛊。古旧医书上多均有医蛊偏方,五花八门。破蛊之法:道破,秋天苗族妇女携布袋卖刺梨于小孩吃,多中蛊者,久为群儿识破,买时先呼而问曰:中有蛊否?答曰:无,则不为害矣。然后可购买。另外,据说蛊怕谓,取谓入养蛊之家,其蛊立擒。放蛊的目的,多半是消解怨气,有时也作为一种保护措施,有人怕别人偷食物,便放蛊,便盗者立毙,相反,“杀人多者,蛊益灵。”

本文由'边晓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