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犍为县文庙

犍为县文庙

犍为县文庙位于四川乐山市的犍为县,犍为县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犍为文庙结构完整,规模气势宏大,特别是石刻、雕刻技艺十分精美,其明清风格的宏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独具特色,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民族艺术精品的集中体现。2006年,犍为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犍为县文庙地理位置:四川省乐山市占地面积:24000平方始建时间:北宋

历史背景

犍为建县始于隋代开皇年间,迄今已有1420年。犍为文庙始建于北宋真宗祥符年间(1008-1016年)。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座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占地24000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犍为县文庙

原址位于清溪镇沉犀村,至今已近900年历史。其间经历了南宋迁址城南、元末毁于战乱、明初重建、明万曆39年迁址罗盘坝、万曆46年迁还旧址、明末焚毁、清代康熙年间重建等“三迁三建”,中间12次大型维修,直到清鹹丰年间最后一次维修,才形成今日之文庙。
现存的文庙建筑,实为明末兵焚后于清康熙九年(1670年)始建,宣统元年复盖黄瓦,占地1.45公顷,围墙四面临街,建筑布局完整,规模宏伟,气势恢弘,木石雕刻和屋面建筑独具特色,极富文物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1996年9月16日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犍为文庙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犍为文庙在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上,有很大特色:大成门屋面“天七文运”下泊飞角三重檐国内独一无二,义大利古建筑师卡卡拉拍手叫绝;大成殿全龙木雕撑弓在四川绝无仅有;九台上160只形态各异的蝙蝠护栏雕饰为石雕一绝;圣域、贤关旁各加一便门与礼门、义路相通,把祭祀大典与平时瞻仰分开,构思巧妙;照壁书“万仞宫墙”区别于其它文庙的“数仞宫墙”,相传该文字由一在押犯所书后由此获释,一时传为佳话。

价值

犍为文庙作为物化的儒学思想,不但是现代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儒学思想、儒家礼制和古代教育的重要史料,更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民族艺术精品的集中体现。犍为文庙结构完整,规模气势宏大,特别是石刻、雕刻技艺十分精美,,其明清风格的宏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独具特色,历经宋、元、明、清四朝和民国时期上千年的风雨洗礼,三次重建,三次搬迁,十二次大型维修。占地36亩,位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已成为乐山市犍为县标誌性建筑之一。

文庙特点

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文庙建筑布局座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 、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
文庙雄视四野八荒,琉璃滴翠,金碧辉煌,御路浮雕,燎台蝙蝠,柱础石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龙凤木雕,撑弓斗拱,图象八面玲珑,结构壮美传神,被称为“犍为故宫”。文庙大成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

文庙美食

有棒棒鸡、白宰鸡、来凤鱼、跳水兔、玻璃烧卖、蒸笼牛肉夹饼、豆腐乾夹萝蔔丝,西坝豆腐、苏稽跷脚牛肉、牛华麻辣烫、甜皮鸭、钵钵鸡、牛华豆腐脑、乐山烧烤、黄焖鸡、排骨麵、腊肉粽子、砂锅、凉粉、苏稽香油米花糖。

文庙地址

犍为县文庙地理位置

本文由'本照南'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