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笙(汉字)

笙(汉字)

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一般用三十六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制成用于吹奏。它由笙簧、笙笛、笙斗三个部分组成,由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乐队中经常使用的是三十七簧高音笙。在传统器乐和崑曲里,笙常常被用作其它管乐器如笛子、唢吶的伴奏,为旋律加上纯四度或纯五度和音。在现代国乐团,笙可以担当旋律或伴奏的作用

基本介绍

中文:笙拼音:shēng五笔:TTGF笔顺编号:31431431121注音:ㄕㄥ

字意解释

【名】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笙长四尺。——《风俗通》
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说文》
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尔雅》 笙长四尺。——《风俗通》

笙

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仪礼·乡射礼记》注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使用民族:汉族

相关词语

笙歌shēnggē和笙之歌泛指奏乐唱歌;笙歌鼎沸(形容音乐歌舞热闹非凡)。
笙管乐shēngguǎnyuè用民间管乐器演奏的音乐,以笙、笛子、唢吶等奏出主旋律,用鼓、钹、二胡、云锣等伴奏。
笙磬同音shēngqìng-tóngyīn指音声和谐。语出《诗经·小雅·鼓钟》:“鼓瑟鼓琴,笙磬同音。”后比喻人与人之间关係融洽,“笙磬同音,惟房与杜。”——《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赞》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广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𠀤音生。《广韵》乐器也。《世本》随作笙。一曰女娲作。《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释名》笙,生也。象物贯地而生也。《博雅·释乐》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白虎通》笙者大族之气,象万物之生故谓之笙。《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注》大者十九簧,和,十三簧者。《前汉·律曆志》匏曰笙。《注》匏,瓠也。列管瓠中,施簧管端。《书·益稷篇》笙镛以闲。《诗·小雅》笙磬同音。《周礼·春官》笙师掌敎歙竽、笙。
又细也。《扬子·方言》笙,细也。自关而西,秦、晋之闲,凡细貌谓之笙。《广雅》笙,小也。
又地名。《左传·宣十八年》归父还自晋至笙。《注》笙,鲁境。
又簟名。《扬子·方言》簟谓之笙。《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韬于筒中。
又叶师庄切。《诗·小雅》鼓瑟吹笙。叶下将、行,行音杭。
又《字彙补》疏臻切,音莘。《史记·齐世家》遂杀子纠于笙渎。《索隐曰》邹诞生本作莘读,莘、笙声相近。

本文由'华丽baby'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