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浙江省蚕种管理办法

浙江省蚕种管理办法

《浙江省蚕种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基本介绍

中文:浙江省蚕种管理办法施行时间:2003年1月1日发布单位:浙江省人民政府性质档案

基本信息

省政府令第153号
《浙江省蚕种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代省长
二○○二年十一月二十

体内

第一章 总 则
一条 为了规範蚕种管理和生产经营秩序,保护蚕种选育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蚕丝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蚕种是指桑蚕种,包括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和一代杂交种。
本办法所称蚕品种是指遗传上具有共同来源生物学性状与经济价值具有高度一致性的家蚕群体。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蚕种选育、生产、经营、使用以及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蚕种的进出境检疫,按照有关进出境动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蚕种管理工作的领导,制定蚕种发展规划,鼓励和扶持蚕种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的管理工作。
经贸、财政、科技、工商、价格、环保、监察、交通公安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配合做好蚕种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 蚕品种选育、审定和推广
第六条 依法保护蚕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蚕种质资源。
蚕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利用、研究等工作由省农业行政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实施。
蚕种质资源的交换和蚕新品种的专利保护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 蚕品种的选育,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和省的统一规划,组织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实施。
鼓励蚕茧加工企业参与蚕品种选育工作。
第八条 蚕新品种实行省统一审定製度。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由省品种审定委员会颁发审定合格证书,并由省农业行政部门公布。
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择优组织生产和推广。经审定通过的新品种,发现有不可克服的弱点的,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应当提出终止使用的建议,由原公布机关确认并发布终止使用公告
未经审定或者审定未通过的新品种,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组织生产、经营、使用、推广和宣传。
第九条 进出境蚕品种必须事先经省农业行政部门批准,并经法定检验、检疫。
引进境外的蚕品种,应当经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引进外省审定通过的蚕品种,应当经过试养,并经省农业行政部门认可后,方可推广利用。
第三章 蚕种生产
第十条 省农业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全省蚕种发展规划,调控蚕种生产总量,最佳化蚕种生产结构及布局。
第十一条 蚕种生产实行资格认定製度。申请从事蚕种生产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取得省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的《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凭《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一)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资金及生产设施和检验设备
(二)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及质量保证体系;
(三)具有与蚕种生产相适应的桑园或者稳定安全的原蚕基地;
(四)具有国家规定的蚕种生产规模;
(五)对微粒子病能实行有效控制
(六)符合蚕种生产发展规划的要求。
蚕种生产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禁止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生产。
第十二条 《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审核一次,并予以公布。年审不得收费。
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蚕种生产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未通过年审的或者监督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生产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蚕种生产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蚕种质量标準和生产技术规程。
蚕种生产单位应当建立蚕种生产档案,载明蚕种名称、亲本来源、生产数量、质量检验、技术负责人等内容,并保存3年。
第十四条 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除应当取得《蚕种生产资格证书》外,还应当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未经确定,不得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生产。
第十五条 蚕种冷库的设定,应当符合蚕种发展规划的要求。
蚕种冷库必须具备相应的设施和技术力量,并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蚕种生产技术规程。有下列情形的蚕种,不得入库冷藏
(一)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的蚕种;
(二)未按规定检验、检疫调入省内的蚕种。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蚕桑生产的生态环境保护,划定蚕桑生产保护区。在保护区範围内,不得建设排放高氟、高硫污染物和生产农药的工业设施。在本办法施行前已建成的工业设施,其污染物排放标準超过规定排放标準的,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章 蚕种经营
第十七条 蚕种经营实行资格认定製度。从事蚕种经营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并取得省农业行政部门核发的《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凭《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
(一)具有与蚕种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和资金;
(二)具有与蚕种经营相适应的蚕种保护设施和检验、催青设施;
(三)具有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和蚕种质量检验人员;
(四)具有提供蚕种售后技术服务能力
蚕种经营资格认定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行政部门会同省经济贸易管理部门制定,报农业部、国家经贸委和省人民政府备案。
禁止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经营。
第十八条 蚕种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向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用于经营的蚕种。
第十九条 《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实行年审制度,每年审核一次,并予以公布。年审不得收费。
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蚕种经营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对未通过年审的或者监督检查中发现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条 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经营,除应当取得《蚕种经营资格证书》外,还应当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未经确定,不得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的经营。
第二十一条 蚕种经营单位应当建立蚕种经营档案,载明蚕种来源、加工、贮藏、运输和质量状况及销售去向、责任人等内容,并保存2年。
第五章 蚕种质量
第二十二条 农业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蚕种质量监督管理工作。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承担蚕种的检验检疫工作;蚕种专业生产者负责生产过程中蚕种的自检工作。
从事蚕种检验、检疫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省农业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考核,取得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的蚕种,应当经过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检疫。蚕微粒子病的母蛾检疫,应当由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统一实施。经检验、检疫合格的蚕种,由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核发《蚕种质量合格证》。
第二十四条 蚕种的检验、检疫,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或者省颁布的蚕种质量检验规程。送检的样本必须符合抽样标準和技术要求,不得弄虚作假。
蚕种质量检验机构对送检的蚕种样本,应当按照检验规程的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检验。
农业行政部门可以委託蚕种质量检验机构,依法对生产、经营的蚕种进行抽检,被抽检的单位应当予以配合。
第二十五条 禁止经营不合格蚕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不合格蚕种,应当在农业行政部门的监督下封存、销毁
(一)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二)未按规定在蚕种包装标识上标明生产单位、品种名、质量标準、批次、生产日期等内容的;
(三)无《蚕种质量合格证》或者假冒、伪造、涂改《蚕种质量合格证》的;
(四)蚕种包装标识标明的内容与实际不符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六条 由于不可抗力原因,为了生产需要,必须使用低于质量标準的蚕种的,应当经用种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农业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从外省调入的蚕种,应当经本省蚕种质量检验机构检验、检疫合格,方可流通、使用。
第六章 罚 则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三款、第九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无《蚕种生产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生产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2000元以上3万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蚕种生产单位不按规定执行蚕种质量标準和生产技术规程、不按规定建立蚕种生产档案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生产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蚕种冷库将不得入库的蚕种入库冷藏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从事蚕种经营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蚕种生产、经营单位向无《蚕种经营资格证书》的单位和个人出售用于经营的蚕种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5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未经省农业行政部门确定,从事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经营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可处以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蚕种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建立蚕种经营档案的,由农业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以2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部门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执法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蚕种质量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向不符合蚕种生产、经营要求的单位发放生产、经营资格证书的;
(二)不按蚕种质量检验规程检验、检疫的;
(三)为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蚕种出具蚕种质量合格证的;
(四)违法实施监督检查或者行政处罚的;
(五)在蚕种管理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
(六)其他应当给予行政或者纪律处分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给他人造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end-->

本文由'储嘉赫'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