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成都植物园

成都植物园

成都植物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环保教育基地。

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成都植物园外文名称:Chengdu Botanical Garden地理位置: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气候类型:亚热带湿润气候占地面积:42公顷开放时间:7:00-19:00(1月-5月、9月-12月);7:00-20:00(6月-8月)景点级别: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10元/人(次)着名景点:芙蓉园樱花茶花园腊梅园 木兰园 海棠园 松柏园梨花园 桂花园梅园 喜树林 大草坪

发展历史

1983年3月28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成都天回山林场新建为“成都市植物园”
1987年2月16日,经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成都市植物园与成都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正式合署办公。
成都植物园
成都植物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街道,前身为成都市林场,隶属于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城区10公里,紧靠川陕公路。占地面积42公顷,绿地率94%。成都植物园一个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是四川省第一所人工植物园。园内树木参天,浓荫蔽日,百花争艳,百鸟翔集,湖池清澈,曲径通幽,空气清新,环境雅致。春风吹过,林涛声犹响在耳际,飞鸟掠过,天籁之声宛转和鸣;草地上,孩子们在打滚嬉戏、风筝,灿烂的笑容犹如盛开的花朵。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都市植物园已建成为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

旅游信息

交通

1. 川陕路方向:一环路梁家巷路口--解放路--二环路口---高笋唐--川陕路---天回镇---植物园。2. 一环(二环)路上北新线-绕城高速-新都(成都口下)-往成都方向前行1公里到成都市植物园。3. 川陕路三环路立交桥上三环路辅道(成绵三环立交)-熊猫基地-上蜀龙路-天回银杏园-植物园。
也可乘坐公交线路:224路,25路,403路,650路,663路,680路到植物园站下车。

门票

10元/人(次),门票只限一次性使用,出园后如需再次入园,需重新购票。
开放时间:
4月-8月
9月-3月
6:30-20:00
7:00-19:00

其他

1、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限散客,有成人陪伴),1.2米以上的儿童全票。
2、执老年优待证的,本人凭证免费入园;执离休证的,本人及一名陪伴凭证免费入园。
3、现役军人(含武警部队)本人凭《士兵证》、《军官证》免费入园。
4、残疾人士凭残疾证免费入园。
5、团体票:执单位证明且20人以上,成人可享受8折优惠,学生5折优惠。
6、“六一”儿童节当天,少年儿童、中小学生凭相关证件可免费入园(学生证)。
7 、年票120元人/年。
8、建议游玩时间:2-4小时

科研

成都植物园共设8个专类植物区和10多个植物专类园,荟萃全省主要科属植物和中外珍稀树种200余种。包括6种一级保护植物:桫椤、珙桐、水杉、银杉、秃杉、金花茶。园内树木繁茂,环境幽雅,建有梅花、樱花、木兰、海棠、桂花、茶花、柏类、桃花、梨园、竹园、藤本园等11个专类园。另有香樟林、千丈林和松林。园内草木繁茂,植物种类众多。现有木本栽培植物1000余种,园艺栽培品种800多个,其中银杉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67种。
成都植物园建园二十余年来,共完成科研项目五十余项,其中对芙蓉和荚蒾属植物的研究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有较为规範的科普设施成都市青少年植物科普馆、科普植物展览温馆。在园林植物、花卉栽培、繁育病虫害防治、植物种基因移地保护、植物引种驯化,特别是在芙蓉花等植物研究套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已有72种优质品种在成都、北京杭州南京等省内城市园林建设中得到广泛套用,为改善城市环境做出了贡献。建有多个植物专类园:芙蓉园、樱花园、茶花园、腊梅园、木兰园、海棠园、松柏园、梨花园、桂花园、梅园、喜树林以及欧式疏林---大草坪等。园内树木参天,浓荫蔽日,百花争艳,百鸟翔集,湖池清澈,曲径通幽,空气清新,环境雅致。春风吹过,林涛声犹响在耳际,飞鸟掠过,天籁之声宛转和鸣;草地上,孩子们在打滚嬉戏、放风筝,灿烂的笑容犹如盛开的花朵。
成都植物园的风景林区,採用了以?>川西植被为特色的建设方式,把能反映自然环境特点的优势物种和地带性植被——偏湿性低山常绿阔叶林作为园林风景林的主要类群,如木兰科、槭树科、杜鹃科等。如今园内的马尾松林、栎树林木高达10余米,林冠郁闭度几乎达100%。风景林区内的香樟、银杏、红豆、喜树、岩桑、野茉莉等人工林已培育20多年,林内层次分明,纵横有序,各具特色,它为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人员从事科研、教学和科普活动提供了理想的园地。

价值

为充分发挥植物园在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植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各项功能,成都植物园一直以植物生态科学理论为基础,指导着该植物园的建设。他们以植物为主体,建立了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稳定的人工植物群落,使资源得以永续利用。该植物园占地680多亩,1987年市园林科研所与植物园合併以来,按照植物种类组景,已建成了由木兰、梅花、樱花、海棠、梨花、柏木、山茶、桂花、楠竹、藤本、芙蓉、腊梅等12个观赏专类园区,成为国内外传统园林名花及四川地区特色植物的集中展示地。为了强化专类园的景观功能和生态功能的统一,近两年,他们还对专类园区和风景林区进行了全面的地貌改造和植物调整,改造面积达530多亩,新建草坪近50亩,新植乔灌木3万多株。
更好地对植物进行引种驯化,他们引进了川西地区野生植物资源,并经过逐步降低海拔,以适应本地区气候的驯化,还专题研究了“珍稀濒危植物”、“木兰科五种含笑”、“金佛山植物”等课题。木兰科植物共引进和保存7属48种,其中的15种已开花,多为常绿乔木,花大芳香,观赏价值高,种类居省内之冠。还引种驯化培育成功并在本市推行的有垂枝红千层、佛顶珠月桂、椤木石楠、红枫等观赏植物,可作为城市绿化或园庭布置的优良树种。
多年来,成都植物园根据植物地带性分布规律,把由培育少数造林树种的林业生产改为引进省内外珍稀植物和乡土植物为主的驯化培养,为全市城市园林绿化提供树种资源及苗木。从青城山、峨眉山、黑龙滩、雷波县和重庆市的金佛山、缙云山等地及省外各地引进植物,现已有木本栽培植物1500多种,其中,银杉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67种,主要为杉科、柏科、木兰科、樟科、槭树科等代表种属植物。有以本省植物资源为主的天竺桂、峨眉含笑、杜仲、桢楠等种类。同时,还对200多种常见代表性园林树木挂上标牌,标明其植物种名、拉丁学名、科属、产地分布和形态特徵等有关知识,使广大游客了解到这种植物在植物分类系统中的地位,告诉人们它生长地域和气候环境。参观者在享受自然美的同时还获取了有益的科普知识。

荣誉

1990年被市政府评为蓉城新八景之一,命名为“绿海藏珍”。
1999年,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科委、省科协评为首批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12月又被授予“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新铭牌。
2014年,荣获2014年度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本文由'锺丹青'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