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台湾民谣

台湾民谣

台湾民谣指的是:由民众集体创作,作者无可考,在台湾民间流传久远,具有本土气质传统精神,而可用以咏唱或念诵的歌谣。

基本介绍

中文:台湾民谣外文名:Taiwan folk歌 谣:必须是可咏唱的歌或念诵的谣民俗性:必须是民众的集体创作台湾风:必须附有台湾的本土气质

定义

台湾民谣基本上应具备下列三个要素:
一、台湾风:必须附有台湾的本土气质和传统精神。
二、民俗性:必须是民众的集体创作,且具有在民间流传久远,沿袭成性的事实。
三、歌 谣:必须是可咏唱的歌或念诵的谣,不包括用于演奏的乐曲。

民谣之父

胡德夫,他是个原住民,唱歌写歌的,长得流浪汉,唱得像吟游诗人,他是台湾文化史的一个标誌。当所有的人都在学唱美国人唱的歌时,他开始和几个朋友自己的歌,写自己的词,表达自己的感情。这个“自己”,指的是他脚踩的土地,他熟悉的人,他信仰的东西,他习惯语言。人们因他的才华而特别“宝贝”他,但是他的艺术性格又使得他的现实生活特别坎坷,头都白了,才出第一张作品

分类

可以依照种族与语言来分
原住民族使用台湾原住民族语
汉族
客家系民谣-主要使用台湾客家语
闽南系民谣-主要使用台湾闽南语
台湾原住民族所流传的民谣是山地民谣,虽然原住民族人口只约占总人口的2%,但是原住民族的音乐量占有不小的比例。其中以分布于花莲与台东的阿美族为首。阿美族的民谣最为丰富,音乐旋律与节奏性格明显,较多人为接受,因此平时最常听到的原住民族民谣便以阿美族民谣为主。
客家民谣亦称为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依照其曲调性质可以分为老山歌、山歌仔、平板调等三类:老山歌与山歌仔是较为粗野的朴拙古调;平板调则为前两者改良之后较为美化的歌调。近年则有客语流行音乐丰富了客家民谣的内涵。
闽南民谣是在台湾最为风行的民谣,这是因为台湾人口中闽南人占最大比例,因此以闽南话唱的民谣具有最高的可见度,亦被最多人了解传唱。
传统与创作民谣
台湾歌曲可粗分为传统民谣与创作歌谣。
传统民谣为作者、创作年代、产生缘由都难以加以考据的歌曲,通常带有浓厚的民族或乡土性,这些即是台湾民谣的一部分。创作歌谣则是创作来源资料可考的歌曲,而其下又可以细分为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流行歌曲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转变,以迎合大众口味的歌曲为主;艺术歌曲则是词曲皆非常讲究艺术上的意境,格局较为严肃的歌曲,不过台湾歌曲的这一部分尚未有系统性的建立。
按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划分
分为本土风格与非本土风格,而本土风格的歌曲由于纳入了传统民谣的精神,因此亦带有乡土风格,而称之为“创作乡土歌谣”,所以与传统民谣一起称为台湾民俗歌谣,即台湾民谣。有些老歌,例如《望春风》、《心酸酸》、《补破网》等战后初期流行的歌曲,虽非传统民谣,但是因为内涵而到今天仍受到大众的欢迎,这些流行老歌亦被大众视为台湾民谣的一部分。
一般而言,台湾民谣可包括"传统自然民谣"、"创作民谣"与"流行歌曲"三类。民谣是作者无从考,初生年代和产生缘由亦甚难考究,经由代代口授相传下来,具有民族或乡土性的歌谣。而创作民谣,另称乡土歌谣是作曲家撷取传统自然民谣的风格和精神,所谱创之富有乡土风味的歌谣。又一般所谓之"台湾民俗歌谣"基本上应可包涵古老自然民谣及富有浓郁台湾乡土气息的创作歌谣。
流行歌是随着时代潮流,迎合民众喜好的歌曲。德国音乐学者赫尔兹费德(F.Herzfeld)说:"流行歌有如廉价的工业产品。"好的流行歌应该是价廉物美,被多数人喜爱的歌。流行歌基本上只为迎合时代需要而存在,不一定具有本土风味。是故,民谣和流行歌有如井水与河水互不侵犯,而有时代潮流效果的创作民谣,有时也会成为盛行一时的流行歌曲。
台湾民谣依歌词内容为分类标準,大致可分成下列各类: 一、家庭伦理类:农业社会时期,台湾沿袭中国旧制,以农曆夜,以大家庭为生活圈。家庭组织里,长幼有序,孝敬长辈,夫妇恩爱,传宗接代,培育子孙。此期间必然会产生许多叙述彼此相处情境的歌谣。如“病子歌”“做人的媳妇”“满月歌等”。
二、工作类:人们上山打猎、砍柴、出海捕鱼、下田耕作等进行各种劳动或职业上的工作时,常寓音乐于工作中,自然产生与工作有关,藉以增进效率并消除疲惫,或抒发工作忧怨的歌谣。如“耕农歌”、“採茶歌”、“牛犁歌”、“乞食调”、“江湖卖膏药”等。
三、爱情类:爱情是古今中外必然存在于男女之间的特殊默契。沐浴爱河中的男女,都会有一种对方倾诉心声的冲动,这些传送心语的歌谣就是爱情民谣。这种情歌在台湾民谣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诸如“六月茉莉”、“桃花过渡”、“相褒歌”、“爱情哭调仔”等等。
四、祭祀类:台湾的祭祀习俗沿袭中国传统制度,在农业社会时以虔诚的敬心,来祈求风调雨顺五穀丰收,平安吉祥,多福多寿。另外,敬拜祖先是民间的优良传统,家家户户每每于长辈先逝或庆典节日都会有祭祖仪式。这种祭祀时所用的歌谣,如“道士调”、“牵亡歌”、“抽籤卜卦调”、“哭丧调”等属于这一类。
五、叙述类:台湾的叙述民谣,大致分成“叙事”、“叙物”、“叙史”、“叙人”等四类。“叙事”民谣,在于针对社会现象之良痞,加以褒贬。如劝诫酒色的“修成正果歌”,民间贬恶善的“劝世歌”,讽刺日本人的“人插花、你插草”等均是。“叙物”民谣则在描述日、月、山、穿、动植物地方器具、自然景致等,如“台北调”、“台湾地名歌”、“台湾产物歌”、“时令歌”等。“叙史”民谣指的是叙述历史故事和民间传奇的民俗歌谣如:生性兇恶蛮悍的蔡牵,于海上作乱时,南部流传着“你较野蔡牵”之民谣。此外,“郑成功开台湾”、“陈三五娘”及“雪梅思君”等均属这一类。“叙人”民谣则以人为对象这类的民谣不多,如“阿艺娟,真正贤”、“黑面祖师公”等。
六、趣味类:喜乐形之于色,而咏成歌,为之趣味歌。它包括人们工作之余,欢聚一堂用以助兴的欢乐歌及趣味横生的滑稽歌等。这类民谣如“食新娘茶四句联”、“饮酒歌”、“猜拳歌”、“嫁歌”等等。
七、童谣类:指的是儿童生活中用以哼唱的歌谣。就内涵和意识上而言,童谣的想像,意趣均异于普通民谣,宜另归类。台湾童谣依其内容之不同又可成游戏歌、幻想歌、摇篮歌、趣味歌、叙述歌等类。

发展

台湾民谣大约在16世纪初随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大致可以分为童谣、情歌、劳动歌、生活歌、故事传说歌、习俗歌、劝善歌和乞食歌等。
童谣的流传极为广泛,几乎所有的闽南人都会哼几句儿时学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或是“一的请你葱,二的请你菜,三的锵锵流通(水开锅,喻热闹),四的妙米粉”等等,其中充满了儿童的想像力和东趣。较为有代表性的童谣有《耶罗耶》、《摇仔摇》、《草蜢公》、《人插花你插草》、《打铁歌、演铜锣》、《龙眼乾》、《天上一块铜》等。 情歌在民谣中所占比重相对较少,而且欢乐的少、悲凉的多,着名的有《偷寻哥》、《丢丢铜》、《看牛歌》、《长工歌》、《作田歌》、《行船歌》、《过番歌》、《九月秋风来》等。
传唱较多的民间传说故事歌有《陈三五娘》、《山伯英台》、《孟姜女》等。日本统治时,有名的民谣作品有《天黑黑》、《望春风》、《丢丢铜仔》、《白牡丹》、《心酸酸》、《雨夜花》、《补破网》等,它们都是台湾同胞苦难心声的表达。
现在,民谣仍是台湾民间所喜爱的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本文由'羽元蝶'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