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东方情人节

2005年4月2日,贵州台江县人民政府召开的招商引资暨“苗族姊妹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一年一度的“苗族姊妹节”于4月22日至25日(农曆三月十四至十七)在台江举行

基本介绍

中文东方情人节姊妹节时间:每年农曆三月十五又称:“姊妹饭节”七夕:农曆7月7

节日习俗

每年农曆三月十五的苗族“姊妹节”,又称“姊妹饭节”,是指贵州省台江县、施秉县以及剑河县部分地区的苗族人民在每年春季由妇女们主持的吃姊妹饭的节日。具体时间又因地而异。节日礼仪古朴独特,最为典型壮观的要数清水江畔台江县施洞地区农曆三月十五至十七的苗族姊妹节。节日以青年女子为中心,邀约情人们相聚同吃姊妹饭、跳踩鼓舞、游方对歌、互赠信物、订立婚约,真实地展现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男女情爱生活景象。
姊妹节还将举行苗族民族服饰演示、千人苗族盛装踩鼓、苗族婚俗演示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表演

东方情人节

现代七夕

年前还悄无声息的“七夕”,如今正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在西方情人节炒得如火如荼的今天,何不用中国味道的过节方式和心爱的人共度一次东方情人节。
每到七夕,商家都会抓住商机,推出适合情侣服装。今年夏天情侣装流行得一塌糊涂,年纪大些的可能不太好意思,没关係,大家可以穿传统服饰汉服,想想祖先便是穿着汉服在同一条银河下。
和爱人一起去裁缝店做汉服吧,情侣们为对方悉心地挑癣精心地比划,一举一动无不流露着深深爱意。关于汉服以及它在这个情人节里的风靡,专家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它独特、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汉服不是简单的复古,一轮新的国际化的时尚潮流。“汉服”会从这个城市无限向外蔓延和流淌,也许到了2008年每对情侣都是穿着“汉服”过情人节的,让你充分感受到浓浓的中国味。

古老习俗

台江苗族姊妹节是我省台江县老屯、施洞一带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曆三月十五至十七,苗族青年男女穿着节日的盛装,聚集于榕山、杨家、偏寨,欢度这个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苗语叫“浓嘎良”。节日以青年妇女为中心,以展示歌舞、服饰,游方,吃姊妹饭和青年男女交换信物为主要活动内容,节日内容丰富独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情人节”。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聚居的地区过去都过姊妹节,如今大部分地区已消失,唯有台江县还完整地保留着这一习俗。而台江的姊妹节习俗,要数施洞姊妹节最典型、最具有代表性。
施洞地区每年农曆三月十三至十六过姊妹节,约定俗成不变。到农曆三月十三,各村寨的姊妹们都上山去採撷南烛木叶、姊妹花等花草树叶,製作黑、红、黄、蓝、白五色糯米饭。十四日前晌,姑娘们都下田里去捕鱼捞虾;后晌,姑娘们每人拿来一大碗彩色糯米饭、两个鸭蛋和一些钱用来买鸭。因为鸭能过河,象徵能过到彼岸与情人成双。这一切準备齐全了,年龄相近的姑娘们都分别各自集中到一户人家里(最好是没有男孩子男孩子很小的人家,这才好接待外地来的男朋友),然后夜里就在那儿与外地来的男人们共吃姊妹饭。饭后,大家相约到村中的广场上或巷子中去唱歌谈情,通宵达旦。
三月十五至十七是节日的正式活动时间,也是热闹的高潮。白天,姑娘们都身穿漂亮的衣裙,佩戴着华丽的银饰,到郎西(地名,汉译杨家坪)去观看斗牛、斗雀;同与自己一道吃姊妹饭的男子们跳芦笙和跳木鼓舞;夜里,又像十四夜那样,男女相聚在村中广场或巷子中唱歌谈情。
这时,姑娘们(分作不同年龄的许多批)用竹篮盛着各人的彩色糯米饭糰和鱼、肉、鸭蛋等礼物,赠送给两天来陪伴她们的男子们。到来年姊妹节时候,这些青年男子们,集体筹钱买了礼物(绣花丝线绸缎等等)盛在姑娘们上一年赠送礼物的竹篮里,带回赠送给姑娘们(叫还竹篮)。如此经过多次的你来我往,使相互间的了解加深,进而产生并倾诉爱慕之情。
日期晚上,男男女女相聚于游方场上对唱情歌,谈情说爱。男方向女方讨姊妹饭,姑娘们在姊妹饭里藏入信物以表达对男方的不同感情。节日结束后,小伙子要回家了,姊妹们用竹篮盛装五色糯米饭,饭里藏匿松针、椿芽、辣椒等爱情标识,把自己的心思乃至爱情送给男子,一切尽在不言中……
研究苗族的专家学者认为:苗族姊妹节真实地展现了人类社会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社会变迁过程中,妇女掌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大权,统治社会一切事务的习俗,以及男女情爱生活景象。姊妹节同时也是社区内人们走亲访友、文化娱乐、社会交往的活动舞台,是民族内凝聚人心、加强团结的纽带。

五彩姊妹饭

苗族姊妹节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民俗、婚恋、社交方式传承至今。吃姊妹饭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礼仪事项。按本地人的说法吃了姊妹饭,防止蚊虫叮咬。姊妹饭同时也是姑娘们送给情侣以表达情意的信物,是节日中最为重要的标誌。
姊妹节前几天,姊妹们就到山野里,采来南烛木叶、姊巅、蜜蒙花等各色花草,分别用冷水浸渍和用水煮的方法,製成黑红黄绿各种花草汁液。然后用这些汁液分别浸泡糯米。一两天后,这些汁液完全渗透了糯米,再取出分别过滤再用清水沖洗去表面多余色彩汁液,然后将这些分别浸泡好的各色糯米调匀,上甑蒸熟,就成了晶亮芳香的五彩姊妹饭。这种用各种野花草清取色製作的姊妹饭,不但色彩缤纷、芳香可口,而且久放不坏。还具有明目健身、滋补强身功效
姊妹饭各种色调都具有一定的含义绿色象徵家乡美丽如清水江,红色象徵寨子发达昌盛,黄色象徵五穀丰登,紫蓝色象徵富裕殷实,白色象徵纯洁的爱情。
除了色调,姊妹们还在姊妹饭里放着标识,以表达对男方的不同感情,其中藏松叶代表针,暗示后生们以后要回赠姑娘绣针和花线;挂竹勾,暗示用伞酬谢,挂几勾送几把伞,若放两个相互套着的竹勾,则表示希望日后多来与姑娘来往;放香椿芽:表示姑娘愿与后生成婚;放棉花,则暗示姑娘们很思念后生们;放芫奚菜,其意和暗示与椿芽菜相同;放棉花和芫奚菜,则表示急于成婚的心情;挂活鸭,则希望日后回赠一只小猪给姑娘饲养,以备来年吃姊妹饭时,杀给大家吃,再度联欢;放辣椒或大蒜,暗示以后不愿再来往或绝交。

七夕

七夕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也就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农曆七月七。
情人节是每年的2月14日,西方情人节。◆◇阳曆情人节:
★每年的2月14日 “西方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起源于三世纪时的古代罗马帝国
★每年的3月14日 “白色情人节”,男性回馈礼物的日子,最早起源于三世纪时的罗马。“白色情人节”在日本、台湾等地已非常流行。
◆◇农曆情人节:
★农曆正月十五 “元宵节”,又称“灯节”,起源中国,中国的情人节。
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七月初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起源中国。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
相传,每年农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
由于节日的来源富有浪漫色彩,乞巧节应发展成为华人的“情人节”,让这一天充满爱情的温馨与甜美,也让人们向所爱的人表示赏识与关怀。

本文由'时代易'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