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海鲶科

海鲶科

海鲶科是热带及亚热带的底栖性鱼类,为鲶形目的一科,喜欢在砂泥底质水域、河口域、红树林区或沼泽区等水中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活动,大部分鱼种可从海洋中进入淡水中下游生活;通常以小鱼、甲壳类或贝类为食,大部分雄海鲶会将雌鱼所生的卵置于口中孵化。卵生,肉食性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海鲶科拉丁学名:Ariidae动物: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鱼纲:鲶形目:海鲶科分布区域:热带、亚热带海洋

栖息特徵

热带及亚热带的底栖性鱼类,海鲶科鱼类喜欢在砂泥底质水域、河口域、红树林区或沼泽区等水中有机质丰富的水域活动,大部份鱼种可从海洋中进入淡水中下游生活;通常以小鱼、甲壳类或贝类为食,大部分雄海鲶会将雌鱼所生的卵置于口中孵化。

海鲶科

海鲶是钓友在河口区域常钓获的鱼种,由于鱼肉腥味较重,经济价值不高。各大洋的热带及亚热带海域皆有其蹤迹。卵生,肉食性。

形态特徵

海鲶科鱼类的身体延长,头部略为平扁,后部略侧扁,腹部轮廓稍圆。头部比例属中大型覆盖骨板,骨板上并有颗粒状突起。吻部略为尖突,口裂较大,居头部稍前方(亚前位)。上颌长于下颌,通常有1对上颌须及2对颏须,少部份鱼种为上下颌须各1对,上、下颌及颚骨均有绒毛状齿带。体表裸露无鳞片被覆,背鳍及胸鳍各有一根硬棘,均有毒腺;有脂鳍,尾鳍为叉形尾。

种类分布

全球约14属120种以上,台湾纪录有1属3种。
1、大海鲶,Arius maculatus(Thunberg,1792),又称斑海鲶 、海鲶,英文名Spotted caTF.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TFish、 Sea Cat-fish,同种异名Netuma maculatus,俗称成鱼、成仔鱼、臭臊成、海涂虱,鲶形目 、海鲶科(Ariidae)海鲶属的一种鱼类。体长形,前部宽阔、后部侧扁,一般体长60厘米以上,背、胸鳍硬棘的基部锯齿状有毒腺,被它刺伤会引起剧烈疼痛,是该鱼的防御工具
2、中华海鲶,体延长,头部平扁较宽,体后部侧扁。眼小,体无鳞。背鳍始于胸鳍基后上方,具1不分支和7分支鳍条,第1鳍条丝状延长,几伸达脂鳍起点。脂鳍发达。体背褐绿色。腹部银白色,各鳍灰黑色
生态环境:为暖海性近海底层鱼类,喜活动于水流缓慢的泥质底海区,春季由深水游向河口近岩作生殖回游,併到表层活动,以底栖动物为食,尤喜食贝类。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
功效分类:健脾利水药;敛疮药
药材基源:为海鲶科动物中华海鲶的肉。
3、布氏海鲶,属于海鲶科,海鲶属。主要产地国产于南海和东海。

本文由'坂田明珠'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