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

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

《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内容包括绪论、阴阳五行、精气血津液、藏象、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辩证、养生与防治原则等,后附四诊技能考核标準和实验指导。

基本介绍

中文: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出版社:学苑出版社页数:272页开本:16品牌:学苑出版社作者:何晓晖出版日期:2002年6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507719734, 7507719731

内容简介

《全国中等中医药教育规划教材:中医基础学(供中医药类专业用)》供医药类专业使用

图书目录

绪论 一、中国医药学一个伟大的宝库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学的唯物辩证观及思维方法 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五、《中医基础学》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和特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套用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概念、特性及归类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套用 第二章精气血津液 第一节精 一、精的概念 二、精的生成 三、精的生理功能 第二节气 一、气的概念 二、气的生成 三、气的运动 四、气的生理功能 五、气的分类 第三节血 一、血的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循行 四、血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津液 一、津液的概念 二、津液的代谢 三、津液的生理功能 第五节精气血津液的关係 一、气与血的关係 二、气与精的关係 三、气与津液的关係 四、血与精的关係 五、血与津液的关係 六、精与津液的关係 第三章藏象 第一节脏腑 一、五脏 二、六腑 三、奇恆之府 四、脏腑之间的关係 第二节形体与官窍 一、形体 二、官窍 第三节神与志 一、神 二、志 第四章经络 第一节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概念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十二正经 一、命名 二、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分布规律 四、表里配合 五、流注次序 六、循行路线 第三节奇经八脉 一、任脉 二、督脉 三、沖脉 四、带脉 五、阴跷脉与阳跷脉 六、阴维脉与阳维脉 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套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二、经络学说的套用 第五章体质 第一节体质的概念 一、体质的含义 二、体质的表现形式 三、体质的特点 四、体质的标誌 第二节体质的形成 一、先天因素 二、后天因素 三、影响体质的其他因素 第三节体质的分类 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套用 一、体质与病因 二、体质与发病 三、体质与病机 四、体质与辨证 五、体质与治护 六、体质与养生 第六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六淫 二、疠气 第二节内伤病因 一、七情内伤 二、劳逸过度 三、饮食失宜 第三节病理产物性病因 一、痰饮 二、瘀血 三、结石 第四节其他病因 一、外伤 二、虫兽伤 三、寄生虫 四、医源因素 五、先天因素 第七章病机 第一节发病 一、发病机理 二、发病类型 第二节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 二、阴阳失调 三、气血失常 第三节病程演变 一、病位传变 二、病性转化 三、疾病转归 第八章诊法 第一节望诊 一、全身望诊 二、望局部情况 三、望排出物 四、望舌 五、望小儿指纹 第二节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第三节问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内容 第四节切诊 一、脉诊 二、按诊 第九章辨证 第一节八纲辨证 一、表里 二、寒热 三、虚实 四、阴阳 第二节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病辨证 二、血病辨证 三、气血同病辨证 四、津液病辨证 …… 第十章养生与防治原则 附一四诊技能考核标準 附二实验指导

本文由'仰若'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