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白芝浩

白芝浩(Walter Bagehot),英国最着名的经济学家、政治社会学家和公法学家之一。生于1826年2月23日;死于1877年3月24日,享年51岁。

基本介绍

中文:白芝浩外文名:Walter Bagehot出生日期:1826年2月23日逝世日期:1877年3月24日职业:经济学家

基本资料

1826年2月23日,白芝浩(Walter Bagehot)生于英国萨默特郡(Somerset)长港镇(Langport)的一个中产阶级的小康之家。那个时候,没人想到有一天他能够作为记者和作家就经济学、教育历史、法律、文学、政治、宗教与社会心理学等等广泛领域里的主题发表评论被人倾听;当然,更没人会想到,有一天他会被当作英国最着名的经济学家、政治社会学家和公法学家之一而被后人铭记。

白芝浩

从13岁到16岁间,白芝浩在布里斯托学院(Bristol College)就读,该校讲授的人类学课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他进入由边沁创办的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学习。在那里,他和一些朋友成立了一个辩论会。他们也跑遍伦敦市的大街小巷聆听宪章派(Chartist)的演说。1846年,白芝浩作为甲等优秀毕业生获得古典文学专业文学学士学位。1848年,他拿到了硕士学位。

生平事迹

在求学期间,白芝浩花了很多时间阅读道德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十九世纪早期的英国诗歌。这些阅读的心得体现于他发表在《前景(Prospective Review)》(一份主张一神教的期刊)上的一系列以文学和经济为主题的文章中。那是他最早发表的作品
从大学学院毕业后,22岁的白芝浩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假如他是现代人,就其兴趣和特长而言,他适合做一个自由职业”的专栏作家。但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自由职业”还是匪夷所思的。于是,白芝浩决定进入林肯律师学院(Lincoln's Inn)学习法律,尝试成为一名律师。经过痛苦的四年,他在1852年终于获得了执业资格,却决定放弃法律职业,进入了其家族开办的银行工作。幸好,他叔父的银行并未使上班成为他的沉重负担,他仍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兴趣继续写作
1851年的假期,白芝浩到巴黎旅游,亲历了路易.拿破伦的政变。他寄回了七篇文章,称之为“有关法国1851年政变的信”(Letters on the French Coup d'Etat of 1851),发表在《探究者》(Inquirer,另一份主张一神教的刊物)上。这些文章写得客观翔实,反映了白芝浩在写作和思考时注重经验事实的一贯特点,其生动活动表达方式也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1857年,白芝浩结识了《经济学人》(1843年创刊)的创立者和拥有者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并开始为《经济学人》撰稿。1858年,白芝浩成为詹姆斯.威尔逊的女婿。詹姆斯.威尔逊在1860年去世后,白芝浩就接管了《经济学人》并于1861年成为主编。他在这位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奠定了这份杂誌的独特风格:即用简洁明快、大众化而非技术性的语言表述论点,坚持“所有的主题,都可以用清晰简洁的英语表述出来”;还拓展了这份杂誌的内容,使其不仅限于商业和经济报导,而同时广泛涉及政治乃至科学技术。在白芝浩的主持下,《经济学人》对英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据说:19世纪英国有位外交大臣(格兰维尔)曾经说过,如果他有什幺拿不準的事,他就会等着看下一期的《经济学人》会怎幺说。
后人认为,白芝浩是《经济学人》历史上最伟大的主编,“或许是《经济学人》的编辑们永远试图接近但无法超越的楷模”。为纪念他的卓越贡献,后来闻名于全世界的《经济学人》将其有关英国政治的专栏命名为“白芝浩专栏”。英国政治研究协会(Political Studies Association)每年给政治与公共行政领域的优秀论文颁发“白芝浩奖”。
实际上,白芝浩的声名并不能仅仅归因于其对《经济学人》杂誌的贡献。早在开始为《经济学人》撰稿之前,白芝浩就与他人共同创立和编辑了《全国评论》(National Review),从 1855年该刊创立到1864年该刊停办,他一直坚持为它撰写有关文学、宗教、经济和政治问题的文章。1859年,他在《全国评论》上发表的、评论一个较大市镇将选举权扩大到男性工人的改革方案的文章曾得到自由党领袖的注意和赏识。该文后来以小册子的形式风行一时,在引发讚扬的同时也招来了激烈的批评。
1865年,白芝浩还与他人共同创办《双周评论》(Fortnightly Review),并为之撰写了有关英国宪制实际运作机制的系列文章和有关人类社会中政治组织源起和发展动因的系列文章,均引起了较大反响。
白芝浩有一度不满足于仅仅通过政论文章影响政治家而想亲自跻身政界。1866年,他作为自由党人参加了布里斯托镇的竞选,但结果以294比301票输给了保守党候选人。据说,他落败的原因是他喜欢站在超然的地位讥讽批评、不热衷于取悦听众、缺乏平易近人的气质。1868年,竞争伦敦大学议会席位时又一次失利似乎是令白芝浩对其政治生涯绝望的最后一根稻草。他紧接着就谢绝做中萨默特郡(Mid-Somerset)议会的候选人。1873年,又谢绝做利物浦(Liverpool)议会的候选人。
但是,白芝浩在晚年谈起未能成为议员的经历时,似乎并不遗憾,他认为如果当年未曾落选的话他就没有充裕的时间从事他所喜爱和擅长的写作了。他还曾着文分析当议员的利弊得失,宣称当议员的确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地位、权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代价是巨大的,这代价不仅仅指时间和精力上的支出,还包括牺牲个人的创见和独立性——而总有那幺一些人是不能和光同尘、随波逐流的。
1877年3月24日,白芝浩因风寒卒于长港镇,年仅51岁。

成就贡献

白芝浩一生的着述,都採取了评论的形式,文风简洁明晰而又机智风趣,时有警句。这些文章后来被编为五本文集,即《英国宪制》(The English Constitution,1867年)、《物理与政治》(Physics and Politics, 1875)、《隆巴特街》(Lombard Street,1873)、《文学研究》(Literary Studies,1879) 与《经济研究》(Economic Studies,1880)。
其中前三本是他生前出版的:《英国宪制》是论及英国政制中内阁、君主、贵族院、平民院以及英国宪法史的系列文章,自出版之后,就不断地被重印,并被翻译成了多国文字,现在被公认为是宪法学的经典着作。《物理与政治》是将进化论原理用于人类社会政治组织的系列文章,体现了白芝浩对政治运作之心理学、社会学机制的关注。《隆巴特街》则是有关金融的系列文章,其目的是说明货币市场的实际运作,这是白芝浩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所思考的主题。白芝浩着述中所包含的有关政策建议不仅在知识分子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而且还得到了英国当权的政治家们的重视。

本文由'后壬'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