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元和塘

元和塘

元和塘是阳澄河网一条重要排水、通航河道,南起苏州齐门,北迄常熟南门,全程途经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区、相城区和常熟市。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元和塘原名:常熟塘曾用名:州塘南起:苏州齐门

简介

历史沿革
元和塘原名常熟塘,因古代常熟设州,故曾名州塘,为历史古河道。是苏州一条重要的历史古航道,它孕育着苏州的手工农业,代表着朴实无华却又醇厚的品质。早在唐元和二年(807年),苏州刺史李素请予浙西观察史韩皋开常熟塘,自苏州齐门至常熟,竣工后改名为元和塘,以后宋、清至民国先后多次疏浚。建国以后,因航运需要,也对局部狭窄地段和市镇段进行拓浚,修建驳岸。

功能概况

元和塘主要向东排水入阳澄湖,经调蓄后继续东排入江,部分北入常熟市环城河,折东经白茆塘入江,还有一部分南排苏州城河,折东经娄江入江。因此,元和塘是阳澄地区南北向的排水调节河道,兼为Ⅴ级航道,常年可通300吨级船队。元和塘全长39千米,其中常熟境内19千米,苏州市区境内20千米。目前,河道底宽25~30米不等,河底高0~0.5米,沿线无涵闸,河道水位一般在3.3米左右。途经区市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其中相城区元和镇有着名的家俱城,渭塘镇有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城。

人文荟萃

元和塘沿线两岸多为圩区,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在3.0~3.5米。两岸数十条支流与之沟通。且东有崑承湖,西有南湖荡、六里塘,北与白茆塘、常浒河、福山塘相通,形成阳澄地区河网和内河航道网。元和塘东岸旧有石塘,皆用长方形青石筑成,以挡西水东溢,兼作驿道。沿途建有戴渡和张家甸馆驿。清乾隆年间,于十里亭(戴渡)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言子(言偃)的故里亭,中立“先贤言子故里”碑,言子是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明万曆37年(1609年)常熟知县杨涟复筑元和塘,以石甃堤,人呼“杨公塘”,现已毁,仅留零乱石块,港口桥基隐约可现。常熟南门外元和塘上的永济桥始建于清康熙46年(1707年),为三孔石拱桥,现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风采

2010年以来,苏州对北部主要水域元和塘启动景观改造工程,通过S型彩虹桥、水幕电影、滨河步道等打造英伦与俄罗斯风情交相辉映的“浪漫生态通廊”,沿途两侧还将设定20个观光码头以及水幕电影,堪称“异国小外滩”。  流经千年的元和塘流到活力岛商圈(又称中心商贸城),传统时尚便自然衔接了。记者从相城城建公司获悉,元和塘改造工程首期分为两段进行,塔影桥南面将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呈现江南典雅精緻的临水街道;而塔影桥北面的一段则是景观改造的核心区,也是中心商贸城的又一亮点水景区。
元和塘从塔影桥流至俄罗斯涅瓦河桥,全长600米,宽约60米,最宽处达80米,改造工程占地面积117亩,河道两侧将以生态、人文、低碳和整体性原则打造“浪漫生态通廊”。河道两侧为6栋单体建筑,为了使游客体验更多的异国风情,靠近涅瓦河桥的1栋为俄罗斯建筑风格,靠近塔影桥的2栋英式风格,中间3栋则以现代简约风格巧妙地过渡,6栋建筑总面积达4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功能定位空中水景餐厅,婚纱水景楼、俄式餐饮等。
为了打造真正意义立体滨水系统,相城区还将把休闲人行步道、滨河步道结合起来,并别出心裁地构思了S型“彩虹桥”。全长880米的“彩虹桥”连线塔影桥至涅瓦河桥,全程由“小高架”组成,不仅起到了沟通河岸东西两侧的交通效果,更可以使游客穿梭于河道之上,移步换景,景随境变,全方位领略水城风情。
“彩虹桥”的颜色也非常别致,亮丽的红色使其成为城市单独的一景,夜幕降临,站在塔影桥的顶端俯瞰,S型的彩虹如红飘带蜿蜒河道之中,十分壮观。
元和塘的两侧还将设定20个观光码头以及水幕电影,和整个相城中心商贸城的水系沟通,打造水城旅游热点。

品牌

元和塘积极倡导持续高品质的“有机生活”,拒绝产品化学物残留和添加,只提供用最自然的种养方式生产的农副产品,把农户自给自足的产品带到您身边。以透明、诚信、公正、开放的运作方式为您提供最真心实意的服务。元和塘整理、发掘和整合2500年鱼米之乡、精緻苏州的特色农林牧渔产品,并将之品牌化、包装化、市场化,打造苏州本地强势的绿色有机产品销售平台和苏州本土高端有机食品文化传播平台。

本文由'唐谷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