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计算机通信技术(第2版)

计算机通信技术(第2版)

计算通信技术(第2版)》是2006年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潘新民。

基本介绍

书名:计算机通信技术(第2版)作者:潘新民ISBN:9787121026430页数:347出版时间:2006-08开本:16(185*235)

基本信息

计算机通信技术(第2版)
丛书名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划教材
作 译 者:潘新民主编
出版时间:2006-08
千 字 数:465
版 次:重印
页 数:347
开 本:16(185*235)
I S B N :9787121026430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全面,讲解深入浅出。从最基本的数据通信理论开始,到数据通信在网路中的套用,层层深入,全面阐述了计算机通信的基本理论。全书共分8章,主要包括数据通信技术基础传输介质,差错控制编码方法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频带传输及调製技术,数据交换技术,物理层接口及标準,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计算机通信常用硬体设备等。 该书屏弃传统的通信教材的写法注意实现计算机与通信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满足现代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之需要。

目录信息

第1章 绪论
1.1 C & C(计算机与通信)
1.2 通信系统模型
1.3 数据通信基本概念
1.3.1 讯息、信息、数据和信号
1.3.2 模拟通信系统
1.3.3 数字通信系统
1.4 计算机通信和通信网
1.4.1 数据通信网及其分类
1.4.2 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网
1.5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套用
1.6 标準化组织
1.6.1 国际标準化组织
1.6.2 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準化部
1.6.3 美国国家标準化协会
1.6.4 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
1.6.5 电子工业联合会
1.6.6 贝尔中心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2.1 数据传输的概念及分类
2.1.1 并行传输与串列传输
2.1.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2.1.3 异步传输与同步传输
2.1.4 传输速率
2.2 传输损耗
2.2.1 衰损
2.2.2 失真
2.2.3 噪声
2.2.4 信噪比
2.2.5 香农定理
2.3 数据编码方法
2.3.1 几种常用的编码
2.3.2 码型及其编码方式
2.4 通信传输介质
2.4.1 双绞线
2.4.2 同轴电缆
2.4.3 光纤
2.4.4 短波传输
2.4.5 地面微波传输
2.4.6 卫星微波通信
2.4.7 红外线传输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差错控制技术
3.1 差错控制基本概念
3.1.1 差错控制基本原理
3.1.2 差错控制编码的特性和能力
3.2 流量控制
3.2.1 停止等待流量控制
3.2.2 滑动视窗流量控制
3.3 常用差错控制编码方法
3.3.1 奇偶校验
3.3.2 恆比码
3.3.3 方阵校验
3.3.4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
3.3.5 卷积码
3.4 差错控制方法
3.4.1 自动请求重发(ARQ)方式
3.4.2 前向纠错(FEC)方式
3.4.3 混合纠错(HEC)方式
3.4.4 信息反馈(IRQ)方式
3.4.5 其他差错控制方式
3.5 差错控制的性能估算及其套用
3.5.1 差错控制性能估算方法
3.5.2 差错控制的套用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多路复用技术
4.1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
4.2 频分多路复用(FDM)
4.2.1 FDM原理
4.2.2 FDM套用系统
4.3 波分多路复用(WDM)
4.4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TDM)
4.4.1 TDM原理
4.4.2 TDM数据复用方式
4.5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
4.5.1 STDM原理
4.5.2 STDM帧结构
4.6 码分多址复用(CDMA)
4.7 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
4.7.1 时分多路复用与频分多路复用的比较
4.7.2 比特交错和字元交错复用方式的比较
4.7.3 同步时分复用与统计(异步)时分复用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频带传输及调製技术
5.1 二进制振幅键控调製(2ASK)
5.1.1 2ASK信号的产生
5.1.2 2ASK信号的解调
5.1.3 2ASK所需频宽
5.2 二进制频率键控调製(2FSK)
5.2.1 2FSK信号的产生
5.2.2 2FSK信号的解调
5.2.3 2FSK所需频宽
5.3 二进制相位调製
5.3.1 二相绝对移相调製(2PSK)
5.3.2 二相相对移相调製(2DPSK)
5.4 多进制调製技术
5.4.1 多进制振幅键控调製(MASK)
5.4.2 多进制频率键控调製(MFSK)
5.4.3 多进制移相调製(MPSK)
5.5 现代调製技术
5.5.1 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製(DSBSC)
5.5.2 正交幅度调製(QAM)
5.5.3 幅度相位混合调製
5.5.4 最小频移键控(MSK)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数据交换技术
6.1 电路交换方式
6.1.1 电路交换原理
6.1.2 电路交换机
6.1.3 电路交换的缺点
6.2 报文交换方式
6.2.1 报文交换原理
6.2.2 报文交换的优缺点
6.3 分组交换方式
6.3.1 分组基本格式长度选取
6.3.2 分组交换原理
6.3.3 数据报
6.3.4 虚电路
6.3.5 分组交换的优缺点
6.4 帧中继
6.4.1 帧中继的工作原理
6.4.2 帧中继的特点
6.5 ATM技术
6.5.1 ATM基本原理
6.5.2 ATM交换机
6.5.3 ATM的特点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物理层接口及标準
7.1 物理层接口汇流排概述
7.2 RS-232-C /CCITT V. 24
7.2.1 RS-232-C电气特性
7.2.2 RS-232-C机械特性
7.2.3 RS-232-C功能特性
7.2.4 RS-232-C过程特性
7.2.5 RS-232-C的套用
7.3 RS-449/RS-423-A/RS-422-A/RS-485
7.3.1 RS-449
7.3.2 RS-423-A/RS-422-A
7.3.3 RS-485
7.4 X.21标準
7.4.1 X.21建议
7.4.2 X.21功能特性
7.4.3 X.21过程特性
7.4.4 X.21电气特性
7.4.5 X.21机械特性
7.4.6 X.21bis建议
7.5 通用串列汇流排(USB)
7.5.1 USB规範
7.5.2 USB体系结构
7.5.3 USB的套用
7.6 ISDN接口
7.6.1 ISDN用户-网路接口的结构
7.6.2 ISDN用户-网路接口的配置
7.6.3 ISDN标準
7.6.4 ISDN用户接口协定
7.6.5 ISDN的连线方式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数据链路控制规程
8.1 二进制同步通信规程(BSC)
8.1.1 控制字元
8.1.2 帧格式
8.1.3 数据透明性和同步
8.1.4 数据链路结构及建立
8.2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8.2.1 HDLC概述
8.2.2 HDLC的帧结构
8.2.3 HDLC帧类型和功能
8.2.4 HDLC操作规程
8.2.5 其他数据链路控制协定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计算机通信设备
9.1 终端设备
9.1.1 终端设备的组成
9.1.2 终端设备的功能
9.1.3 终端设备的分类
9.1.4 终端设备的工作特性
9.1.5 ISDN中的终端设备
9.1.6 终端设备的连线
9.2 数据机
9.2.1 数据机的构成
9.2.2 数据机的作用、功能和通信过程
9.2.3 数据机的分类
9.2.4 数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9.2.5 数据机与电话网的连线
9.2.6 数据机的选择
9.3 中继器
9.3.1 中继器的原理与作用
9.3.2 中继器的功能和特点
9.3.3 中继器的优缺点
9.4 集线器
9.4.1 集线器的结构与作用
9.4.2 集线器的分类
9.4.3 集线器的级联和堆叠
9.5 网桥
9.5.1 网桥的概念
9.5.2 网桥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9.5.3 网桥的功能
9.5.4 网桥的分类
9.5.5 网桥的优缺点
9.6 路由
9.6.1 路由器的构成
9.6.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9.6.3 路由器的功能
9.6.4 路由器的分类
9.6.5 路由器的优缺点
9.6.6 路由器的选择
9.6.7 网桥与路由器的区别
9.7 交换机
9.7.1 乙太网交换机的原理
9.7.2 乙太网交换机的分类
9.7.3 交换机的套用
9.7.4 交换机的优点
9.8 网关
9.8.1 网关的概念
9.8.2 常见网关
9.8.3 网关的特点
9.8.4 网关与其他设备的比较
9.9 集中器和复用器
9.9.1 复用器
9.9.2 集中器
9.9.3 集中器与复用器的比较
本章小结
习题9
附录A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附录B 常见英文缩略语及释义
附录C 虚拟通信实验系统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本文由'任含莲'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