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环性情绪障碍

环<a href=/tag/xingqing.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a href=http://www.zzww.net/tag/xingqing.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性情</a></a>绪障碍

环性情绪障碍临床上称为环性心境障碍(cyclothymic disorder),DSM-Ⅳ (1994)指出是一种慢性心境障碍,是一种不能满足重性抑郁症或躁狂发作诊断标準但反覆出现轻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疾病

基本介绍

中文:环性心境障碍外文名:cyclothymic disorder心理:变态心理学

简介

环性心境障碍这一用语可追溯到1874年的Kahlbaum, 1936年Kretchmer在研究体格与气质的关联时因提出环性气质、环性病质、躁狂抑郁症这一气质、性格、躁郁症移行的可能性而闻名。在德语地区範围自Kurt Schneider以后环性心境症一直按躁郁症意思使用,而在英语地区範围直至最近,环性心境障碍被作为人格障碍对待,应该说在DSM-Ⅲ以前,即使在研究用诊断标準(RDC)中也包括在人格障碍中。现今,环性心境障碍应划在心境障碍中已被理解, DSM-Ⅲ (1980)被分类至心境障碍,进而,自DSM-Ⅲ-R(1987)起环性心境障碍被分类至双相障碍中。
Akiskal等集中精力进行临床或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显示这种环性心境障碍与双相性情感障碍明显相关,作为双相性情感障碍的轻症型或前驱病态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引起众人注目。他们把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等“不伴有躁狂相的双相性障碍”和亚临床病态气质(心境高涨或环性心境气质)作为可移行谱来理解,并命名为“软”双相谱。然而,这些不伴有完全躁狂相的双相性障碍比一般预想的频率更高,并且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标準

ICD-10指出,环性心境是指心境持续性地不稳定,包括众多的心境轻度低落和轻度高涨时期。这种心境障碍多始于成年早期,且呈慢性病程;但也可正常心境,且一次稳定数月。这种心境的起伏变化大多与生活事件无关。诊断要点指出:基本特点是心境持续不稳定,包括轻度低落和轻度高涨的众多周期,其中没有任何一次在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上符合双相情感障碍或复发性抑郁障碍的标準。这也就意味着,心境波动每次发作均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任一类别的标準。
DSM-Ⅳ的诊断要点如下: ①病程长达2年以上,反覆出现众多轻躁狂症状和轻型抑郁症状; ②轻躁狂症状虽满足轻躁狂发作,但不满足躁狂发作的诊断标準; ③抑郁症状不满足重性抑郁症的诊断标準(例如持续时间2周以内); ④不存在2个月以上无症状期; ⑤该障碍的前2年不存在重性抑郁症和躁狂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如果虽具有轻躁狂发作,但抑郁症状不满足重性抑郁症的持续时间;虽具有重性抑郁发作,但轻躁狂症状不满足轻躁狂发作,则被分类为未特定的双相性障碍。
CCMD-Ⅲ指出环性心境障碍症状标準为:反覆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準;严重标準:社会功能受损较轻;病程标準:符合症状标準和严重标準至少已2年,但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从DSM-Ⅳ诊断标準看,过去2年间就不存在持续2个月以上的无症状期,另外,该期间如明确有重性抑郁发人和躁狂发作时,不应作环性心境障碍这单一诊断。进而,该障碍除导致本人痛苦外,在社会生活上也一定带来障碍。在诊断环性心境障碍2年后出现重型抑郁症时,应作双相Ⅱ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的双重诊断:相反如出现明显躁狂发作时,应作双相Ⅰ型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的双重诊断。
截至DSM-Ⅲ-R,在躁狂和轻躁狂发作的诊断标準中对其持续时间没有特定,但从DSM-Ⅳ开始轻躁狂持续4日以上,躁狂症持续1周以上被看作是有必要的,这样一来与双相Ⅱ型障碍的区别变得容易了,对环性心境障碍的诊断也更明确了。而ICD-10(1992)把环性心境症包括在持续性心境(情感)障碍中,其诊断标準内容与DSM-Ⅳ大致相同,只是正常心境时间被看作数个月,而没有象DSM-Ⅳ那样明确指定为不足2个月。病程也没象DSM-Ⅳ那样具体规定为2年以上,只是在持续性心境障碍中提到一次持续数年。在社会生活上也不问有无障碍,但在持续性心境障碍中提到造成相当程度的主观痛苦和功能残缺。这样一来, ICD-10包括的病例可能更广泛。CCMD-Ⅲ的标準主要由以上两者延伸而来,无多大不同。关于1CD-10、DSM-Ⅳ、CCMD-Ⅲ的排除标準大同小异,无须赘述。

病因病理学

Akiskal等提出环性心境障碍始发于青春期青年前期(16~ 24岁),发病与生活事件基本无关,各病相持续3~ 10周左右。终生患病率因诊断标準的不一致和调查单位不同而不同,按DSM-Ⅳ调查结果为0.4%~ 1%。遗传因素研究发现环性心境障碍和躁郁症间示明显相关。例如在双相性障碍家庭中患环性心境障碍者多,而在环性心境障碍患者中患双相性障碍者也多。还有,在一级亲属中观察10名具有双相性障碍的青年环性心境障碍患者, 3年后7名成为双相性障碍。研究还发现,单卵双生儿一方是双相性障碍时,另一方不是双相Ⅰ型和Ⅱ型障碍就常常是环性心境障碍。
根据病情移行研究发现,环性心境障碍患者一生中大多移行至双相Ⅰ型障碍和双相Ⅱ型障碍,按DSM-Ⅳ标準为15%~ 30%。Akiskal等观察了50例环性心境障碍患者病程后发现, 1~ 2年后18例(36%)成为双相性障碍。类似环性心境障碍的心境变化在心境障碍和精神分裂症急性期以后经常被观察到,临床上也经常遇到。然而,像这种环性心境症样的心境变化,Fichtner等认为不是心境障碍就是精神发裂症,提示急性期以后机能不良。他们假定有引起环性心境障碍的素质因素,如有这种素因就会提高对来自应激等内外刺激的易病脆弱性。
最近,青春期和青年期的心境障碍尤被注意,双相性障碍也不例外。双相性障碍患者至少25%初发年龄在20岁以下。青年发病的双相性障碍患者大多数本来就有环性心境气质或心境高涨气质,所以认为青年者的环性心境障碍和或有其倾向时有可能发展为双相性障碍。Klein等对照调查了由双相性障碍父母生的15~ 21岁的子女和非双相性障碍父母所生的子女,发现双相性障碍患者的子女患情感障碍的比率为38%,而对照组为5%,有显着意义。尤其情感障碍为环性心境碍者为24%;对照组为0%,有极显着意义。他们结合以前的研究指出,青春期和青年期的环性心境障碍是将来发展为双相性障碍的高危险因素。Lewinson等以美国俄勒岗州的高校生为对象进行定式交谈研究,发现双相性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1%(大致等同于双相Ⅱ型障碍或环性心境障碍),该数字与迄今为止的研究没有差异。但也有报告指出出现躁狂症部分症状者为5.7%,他们根据有自杀未遂即往史、有焦虑障碍的同病现象、曾去精神科医疗门诊、慢性病程等提示该障碍机能障碍较重,是精神科保健上的一大难题。

临床特徵

临床观察显示,环性心境障碍患者在周边人看来与其说是心境障碍不如说是性格问题更容易被大家接受,表现为情绪暴躁、高度紧张、忽冷忽热、过分活泼敏感等。与DSM-Ⅳ诊断标準相比,Akiskal等更详细描述了环性心境障碍的特徵:①初发年龄为13~ 19岁或成人早期。②临床表现为人格障碍(患者大多不被觉察其自体的情绪变化)。③周期短,通常数日,规则反覆,正常情绪时间很少。④无论在哪个周期,虽都有可能不出现抑郁症和躁狂的所有症状,但在各个时期均显示情感障碍症状的整个範围。⑤ “内因性”心境变化,只要醒来情绪就发生变化。双相性病程: ①交替反覆出现睡眠欲求减少和嗜睡(也出现间歇性失眠)。②徘徊于自信心低下和愚直或傲慢自负之间的不稳定状态。③精神上混乱无动于衷的时间和敏锐而富有创造思考时间交替反覆出现。④工作数量质量极不匀称,这往往与工作时间的不正常相关。⑤无节制地追求异性(也有认为由于性慾亢进所致)和不动声色地埋头苦干交替反覆出现。
行为症状: ①像亲密关係被破坏那样,着急、爱生气、情绪暴发。②发作性无规律的性生活,反覆结婚恋爱失败。③工作、学习、兴趣和未来计画经常丢三拉四。④时而自我治疗,时而兴奋加重,最终陷入酒精药物滥用。⑤有时乱花钱。轻躁狂发作时在社交上变得活跃,多数情况下由于情绪变动而使对人关係、学业、工作上出现障碍。
共病(comorbidity)研究发现,和重性抑郁症相比,惊恐障碍等焦虑障碍与双相性心境障碍的同病率更高。而心境恶劣障碍和环性心境障碍患者与抑郁症及双相性障碍患者相比,合併人格障碍者更多。美国研究发现心境恶劣障碍合併物质依赖和边缘性人格障碍者多。如果查证一下边缘性人格障碍者的家庭史便发现,即使在不伴有心境障碍的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中,其家庭中患者有心境障碍患者也多。然而, Levitt等指出只从行为和社会机能方面很难区别是伴有或不伴有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环性心境障碍。因此也有人认为即使被认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经详细的病史调查发现,作为人格障碍问题但全按环性心境障碍的单一诊断来处理的也可能有,所以不应轻易地把边缘性人格障碍看作同病。

本文由'残月珺俐'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