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

2013年5月8日,《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首发仪式在北京举行。该报告重点结合2012年中国、周边和国际海洋事务发展的特点,系统报导海洋发展现状和趋势,客观评介社会公众关注的海洋热点问题,全面记载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进程和成就。

内容

2012年是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凡的一年,也是海洋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海洋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得到了国家海洋局的大力支持,刘赐贵局长为《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作序。《报告》主要包括中国海洋发展的国际环境、海洋法律与海洋权益、海洋经济与海洋科技、海洋环境与海洋资源、海洋政策与海洋管理、中国大洋事业的发展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注。随着国际社会海洋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将会在更深层次上、更广的範围内不断推动国际海洋事务的发展。在众多海洋问题中,包括深海生物遗传资源在内的海洋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持续使用问题以及海洋保护区问题,将作为国际海洋事务中的热点持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有许多专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包括《公约》框架下多个制度、多个条款的适用及其相互之间的微妙关係等问题及《公约》与其他国际或地区性公约之间的适用问题。
第二,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深受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既要满足保障主权和海洋开发利用活动需求,又要与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进行协调与融合。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环境保护等立法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在国家立法的引导下,地方海洋立法也为促进国家海洋法律制度的完善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开展海上执法活动,海洋督查、监督制度的发展也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未来中国海洋法律制度继续向和平利用海洋、综合协调海洋事务的方向发展。2012年面对错综複杂的海洋权益和安全形势,中国在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的同时,始志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努力推动和谐海洋建设。
第三,在众多海洋新兴产业强劲带动和大部分主要海洋产业平稳增长的共同作用下,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区域海洋经济特色更加突出,涉海就业人口在沿海地区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继续提高。2012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50000亿元,达到50087亿元,增长7.9%。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6%,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将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和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十二五”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海洋科技发展,对海洋科技做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2011—2012年,中国在极地科学考察、大洋科学考察等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近海海洋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任务全面完成,专项成果丰富。中国海洋高技术在载人潜水器、海洋卫星、深海钻井平台等重要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第四,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对于推进世界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海洋大国,“后里约时代”的中国海洋可持续发展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管理部门的关注,海洋保护区数量面积不断增加,海洋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模式逐步健全,海岛生态修复和建设、海洋船舶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突出。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準的海域面积约占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由于陆源排海污染物持续不减,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仍然严重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未减缓。
第五,中国全面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海洋强国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务院批准的《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各个方面,指明了“十二五”海洋事业的方向和目标。按照“规划用海、集约用海、生态用海、科技用海、依法用海” 的五项要求,2012年的各项海洋管理围绕国务院“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工作部署有序开展,多方位大力服务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综合管控能力继续得到有效加强。海洋经济、海域使用、海洋生态环境建设、海洋观测预报、海洋科技、海洋资源和海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海上执法工作全面推进,执法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洋经济管理措施通过政策和金融等多种方式支持海洋经济发展,继续培育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服务和监管海洋经济运行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介绍

2013年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还重点介绍了中国大洋事业的发展。中国对国际海底的探索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1年4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简称中国大洋协会)正式成立,拉开了我国全面进军大洋的序幕。在国家“持续开展深海勘查、大力发展深海技术、适时建立深海产业”方针的指引下,中国的大洋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增强了勘探开发深海资源和参与国际海底事务的能力。中国已初步构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资源勘查技术体系,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深海採矿系统技术原型研发了拥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深海资源选冶加工工艺。中国成功研发了6000米自治水下机器人、“海龙” 号3500米水深无人遥控潜水器,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中国大洋协会目前在太平洋和西南印度洋国际海底区域分别获得了7.5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结核勘探契约区和1万平方千米的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契约区。作为国际海底区域活动的先行者以及勘探契约区的承包者,中国大洋协会切实履行了承包者的义务,并向管理局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有关服务,为促进国际海底区域资源的和平利用、环境的保护保全、科学技术的传播以及践行“全人类共同继承财产” 原则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中国大洋协会向国际海底管理局提出了富钴结壳的勘探申请
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放眼全球的发展视野,陆海统筹的发展格局,科技引领的发展方式,人海和谐的发展理念,综合协调的发展机制。建设海洋强国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在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不断深化认知海洋的程度,持续提升利用海洋的水平,全面最佳化生态海洋的格局,显着增强管控海洋的能力,努力营造和谐海洋的局面。

意义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海洋发展系列年度报告。该报告在全面总结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现状,科学分析当前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预测未来的发展领域和方向的基础上,客观评介海洋在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关于中国海洋事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中国海洋发展报告》不仅是一部全面记载、客观反映和专业评述我国海洋事业发展进程和成就的系列报告,而且也是一部面向广大社会公众和国家决策层的科学性、权威性的海洋国情咨文。

本文由'买曼彤'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