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口腔鲜红色乳头瘤病

口腔鲜红色乳头瘤病

口腔红色乳头瘤病为好发于口腔黏膜的瀰漫性乳头瘤病。口腔鳞状上皮的乳头瘤增殖,可能是恶性的疣状癌,或良性、单发性与多发性乳头瘤。疣状癌即为一种缓慢生长分化良好的鳞状细胞癌,发生转移晚或完全不转移。成年发病。

基本介绍

就诊科室外科常见发病部位:口腔黏膜常见病因:良性、非病毒感染病变常见症状:形成菜花样瘤状物或发生悬垂性皱褶,淋巴结肿大等

病因

散在性多发性乳头瘤多发于一侧口腔,类似寻常疣样并为病毒感染。而口腔鲜红色乳头瘤病与上述不同,是良性、非病毒感染性病变。

临床表现

特徵为多发性生长茂盛的乳头瘤,以形成菜花样瘤状物或发生悬垂性皱褶为特徵,损害可铺满舌面,可延伸到咽、喉和气管的黏膜部分,但是通常不向前逾越唇红缘。常未及淋巴结肿大。呈进行性发展,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也有些损害持续多年不变。

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特徵为乳头瘤增生棘层肥厚和表皮不同程度地发育不良,但基底完整。每个乳头都绕亦纤细的结缔组织索。表皮内未见病毒包涵体,基底膜完整。电子显微镜下,这种损害的表皮细胞极似正常的口腔黏膜,而且有丝分裂在数量质量上都正常,故可与鳞状细胞癌区别

诊断

损害极似增殖性化脓口炎,但是没有小肠病变;损害的多发性和广泛性,可排除尖锐湿疣或单纯乳头瘤;镜下可与寻常疣区别;正常的细胞构造,可排除疣状癌。

鉴别诊断

应与黏膜白斑、疣状增生性黏膜白斑、念珠菌病、黑棘皮病等相鉴别。

治疗

首选手术切除,但常复发和播散。重组干扰素联合CO2雷射等治疗也可作为选择。放射治疗无效。自体肿瘤组织疫苗以及甲氨蝶呤、6-巯基嘌呤等抗代谢物的疗效均不确切。但有试用两性霉素B治疗获疗效。患者可死于併发症。

本文由'资思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