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四大太妃

四大太妃

逊清皇室四大太妃,有时又被称作四大太妃或四太妃,具体指:

同治皇帝之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光绪皇帝之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基本介绍

中文:四大太妃又被称:四太妃同治皇帝: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光绪皇帝: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概要

逊清皇室四大太妃,有时又被称作四大太妃或四太妃,具体指:
同治皇帝之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光绪皇帝之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这四位太妃作为同治帝和光绪帝的遗孀,在逊清皇室中除去身为皇太后的隆裕太后外,便是这四位太妃地位最为尊贵,其中端康太妃在四太妃中年龄最小、思想也较开明,因此在隆裕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年)逝世后,由端康太妃居四太妃中领导地位。
溥仪退位后,四太妃便纷纷要求逊清朝廷尊封自己为皇太妃,其中敬懿皇太妃在隆裕太后崩逝后,便积极想获得太后名号,但无案可藉只得罢休。
这四位太妃中,珣皇太妃去世的最早(薨辰为民国十年4月14日,享年六十五岁);之后是端康皇太妃(薨辰为民国十三年,享年五十二岁)、敬懿皇太妃(薨辰为民国二十一年2月5日,享寿七十七岁),最后是荣惠皇太妃(薨辰为民国二十二年5月18日,享年七十八岁)。

敬懿皇贵太妃

敬懿(献哲)皇贵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知府崇龄女,生于鹹丰六年六月初一(1856年7月2日)。她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据说是四位皇贵妃中最漂亮的,而且聪明机敏,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儘管如此,入宫后最初仅封为瑜嫔,两年多以后,在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升为瑜妃。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封为瑜贵妃,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光绪皇帝刚死四天,宣统皇帝就尊封她为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农曆二月初五),废帝溥仪又尊封她为敬懿皇贵妃。1922年在溥仪大婚之前,被尊为敬懿皇贵太妃。1932年2月3日(阴曆辛未年腊月二十七)病死,终年七十七岁,伪满朝廷謚为献哲皇贵妃。  人生轨迹:瑜嫔——瑜妃——瑜贵妃——瑜皇贵妃——敬懿皇贵妃——敬懿皇贵太妃——献哲皇贵妃。

荣惠皇贵太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事穆宗,自贵人进嫔。光绪间,进妃。宣统间,累进尊封。(转自《清史稿》)  荣惠(敦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1856年9月6日——1933年5月18日),清朝同治皇帝妃子。满洲镶蓝旗人,主事罗霖之女,原任七品罗定之曾孙女,原任笔贴式吉卿之孙女,原任参领托普清阿之外孙女,生于鹹丰六年农曆八月初八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封为瑨贵人,十月正式册封。时年十七岁。同治十三年(1874)十一月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封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为瑨妃。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日尊封为贵妃。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宣统帝尊封为皇贵妃。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日溥仪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溥仪大婚之际,被尊为荣惠皇贵太妃。民国二十二年农曆四月二十四日(公元1933年5月18日)卒,享年七十八岁。謚曰敦惠皇贵妃.民国二十四年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庄和皇贵太妃

人物介绍

庄和皇贵妃,(1857年—1921年),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为大学士赛尚阿侍妾所生,是庶出女儿,生于鹹丰七年八月初三(1857年9月20日)。同治帝妃嫔之一。皇贵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为赛尚阿第三子,即皇贵妃的同父异母的哥哥。皇贵妃虽是皇后的姑母,却比皇后小3岁。  同治十一年初,姑侄二人同时被选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姑母却被选为嫔,九月十三(10月14日)入宫,十月册封珣嫔,仅16岁。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晋升为珣妃。  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以是年六旬慈庆,命晋珣贵妃,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晋珣贵妃受礼。光绪帝死后第四天(1908年11月18日),宣统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清朝灭亡后,1913年农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农曆三月初七)病死,终年六十五岁,謚为“恭肃皇贵妃”,同年十二月初七入葬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人生轨迹:珣嫔(16岁)——珣妃(19岁,开始守寡)——珣贵妃(38岁)——珣皇贵妃(52岁)——庄和皇贵妃(57岁)——恭肃皇贵妃(65岁,去世)。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如下记载:  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为珣嫔,进妃。光绪间,进贵妃。宣统皇帝尊为皇考珣皇贵妃。孝定景皇后崩未逾月,妃薨。謚曰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事穆宗,自嫔进妃。光绪间,进贵妃。宣统间,累进尊封。

端康皇贵太妃

人物介绍

端康皇贵妃(1872年—1924年),姓他他拉氏,为礼部侍郎长叙之女、清朝末年光绪皇帝的妃子。人们习惯称其为瑾妃。其妹是珍妃,姊妹俩为同父异母,在家族中瑾妃排行第四、珍妃排行第五。  光绪十四年(1888年),在光绪帝的选后大典上,瑾妃和妹妹同时入选,成为光绪帝的妃子,并在隔年元月行大婚礼,之后个别以瑾嫔和珍嫔的身份入宫。  在入宫之后,瑾嫔住在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妹妹珍妃也同样的住在同为东六宫之一的景仁宫。瑾嫔在宫中并未如妹妹珍嫔一般,获得光绪帝之宠幸,相反的,她和皇后叶赫那拉氏(孝定景皇后)一样受到冷落,但瑾嫔并不以为意。六年之后,姐妹两人被晋升为瑾妃和珍妃。  光绪二十年(1894年),珍妃因故得罪慈禧太后,姊姊瑾妃也受到牵连而一同被降为贵人,但在隔年两人又恢复了原本的妃子位号,但珍妃却受到了监禁,而瑾妃却依然保有自由、继续住在永和宫。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攻入京师,慈禧太后携宫眷出逃紫禁城,瑾妃便是其中一员。  在宣统皇帝溥仪登基之后,瑾妃继续住在永和宫,并被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在宣统逊位后,上徽号为端康皇太妃,她和溥仪的关係似乎不坏,溥仪称他为皇阿娘,每遇年节还会请她一同欢庆。  溥仪退位后的次年,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崩逝,瑾妃在四大太妃的地位中有提高她在四大太妃中年龄最轻,思想也较开通。民国十一年,在逊清朝廷为溥仪议婚时,瑾妃支持以婉容为皇后。  瑾妃在永和宫过着很有品味的生活,时常以丹青书法自娱。在永和宫的摆设中,有着数样的瓶盘盆景、上头都镶嵌着精緻出色的钟表和花鸟人物,同时她也是一位美食家,经常派人到京城附近的天福号买酱肘子供她吃早餐,由于瑾妃喜爱美食,因此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相当地出色,逊清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四十岁以后,瑾妃渐渐得了甲状腺肿大病,颈凸目凹。 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和溥仪及其余逊清皇室成员欢度中秋节后,瑾妃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五天后因情况恶化而死在永和宫,享年五十二岁,并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謚为端康皇贵妃。
人生轨迹:瑾嫔(1888年)——瑾妃(1894年)——瑾贵人(1894年)——皇考瑾贵妃(1908年)——端康皇贵妃(1913年)——端康皇贵太妃(1922年)——温靖皇贵妃(1924年,去世)。

史料记载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有如下记载:  端康皇贵妃,他他拉氏。光绪十四年,选为瑾嫔。二十年,进瑾妃。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贵人。二十一年,仍封瑾妃。宣统初,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逊位后,进尊封。岁甲子,薨。

本文由'南门纤'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