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冷锋云带

冷锋云带

冷锋云系表现为长达千余公里,气旋性弯曲的云带,它常与涡旋云系连结。其分为活跃和不活跃两类:活跃冷锋位于500hPa槽前,走向与对流层中层气流一致,云系连续稠密,由多层云组成;不活跃锋位于500hPa槽后,云带与高空气流垂直,云系断裂不完整,以中低云係为主。冷锋云系的长度宽度相差很大,这决定大气运动尺度、锋面坡度和水汽条件

基本介绍

中文:冷锋云带外文名:Cold front cloud belt形成:斜压盾状云系发展成冷锋云带显示:红外云图上的色调变暗定义:冷气团使锋面向暖气团移动分布:青藏高原西南地区

特徵

冷锋云系的长度和宽度相差很大,这决定大气运动尺度、锋面坡度和水汽条件。当斜压叶云演变为逗点状云系时,则伴随有冷锋云带的生成和发展。这种情况出现此同时于在斜压叶云系的后部有一支西北急流指向云区,当急流侵入云区,斜压叶云系的西侧的云顶降低,红外云图上的色调变暗,预示冷锋云带将形成。

形成方式

1、斜压盾状云系发展成冷锋云带
当斜压叶云演变为逗点状云系时,则伴随有冷锋云带的生成和发展。这种情况出现此同时于在斜压叶云系的后部有一支西北急流指向云区,当急流侵入云区,斜压叶云系的西侧的云顶降低,红外云图上的色调变暗,预示冷锋云带将形成。
2、逗点云系迭加于切变线云带形成冷锋云系
当逗点云系东移与东部地区的切变线云带迭加合併时,切变线云带将转达变为冷锋云带。
3、捲云带南移形成冷锋云系
卫星云图上,时常可以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捲云带,当其演变为冷锋云带时,捲云带的西端明显南移,呈东北-西南走向,并逐步表现为气旋性弯曲,最后形成冷锋云带。
4、南北云系迭加形成冷锋云系
北方有一与涡旋相联的逗点云带时,其东南方是一与高空槽相联的盾状捲云带时,如果南北天气系统振幅迭加时,径向环流发展,高空槽前的偏南气流,及由此导致槽后的偏北气流同时加大,这时南北云系迭加,受北方冷空气的作用,云系逐步演变为气旋性弯曲,冷锋云带生成。
5、断裂云系形成冷锋云带
夏季的卫星云图上出现排列成线(带)的离散对流云系发展时,云系相互合併,随云系发展导致西南气流和云系后部的偏北气流加强,冷空气侵入云区,从而形成冷锋云系。

地理格局

西北-华北冷锋云系

侵入我国西北到华北地区的冷锋主要来自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当冷锋位于西伯利亚地区时,它表现为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连续云带,但当冷锋云系越过帕米尔高原时、天山和阿尔泰山进入西北地区时,由于受地形影响减弱尤其是冷锋南段越过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下沉增温明显,中低云系受下垫面的影响,显着减弱,时常只表现一些薄的捲云,在这种情况下,冷空气的活动在可见光云图上难识别常用红外云图来判别。
西北-华北冷锋云带常为密蔽的连续完整的云带,云系色调白以多层云为主;在下午由于局地热力作用,云区表现为纹理均匀的对流性云系出现;云带表现为气旋性弯曲,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时宽度可达4-6个纬距。
对于完整连续的华北冷锋云带处在500百帕高空槽前,与西南气流近乎相平行,在云带中的明亮处都有与降水相联。对于处在500百帕槽后的冷锋,无论是冬季还是夏季,云系都很少。西北—华北冷锋云带常为密蔽的连续完整的云带,云系色调白以多层云为主;但到夏季,在下午由于云分布造成局地热力作用不均匀,云区表现为纹理不均匀的对流性云系出现;云带表现为气旋性弯曲,呈东北西南走向,有时宽度可达4-6纬距。

青藏高原冷锋云系

青藏高原地形複杂,拔海高度大约平均在5000米左右,气象测站少,大气活动了解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冷锋难以越上高原,自从有了卫星云图,发现青藏高原上同样有冷空气活动。
在夏季当西风带高空槽强烈发展时,其振幅加大,盛行径向环流,导致冷空气从新疆侵入青藏高原,造成青藏高原上的寒潮大风天气。一般强的冷空气先侵入新疆,地面出现强的冷高压,接着翻越崑仑山到达青藏高原,然后从西北向东南越过整个青藏高原。在云图上表现为在新疆有一条宽约2个纬距、由捲云和高层云为主的云带,地面锋定在云带中间靠前的地方;冷锋到达高原上后,云系以捲云和积状云为主,宽度变窄,地面锋定在云带的前界处。
对于较弱的冷锋主要影响高原的东北部或东部;对于一些较强的冷锋可使高原出现5-7℃的降温天气。从卫星云图上可看到,冷锋不仅可以翻越到高原北部山区,到达高原中部和南部,而且可以越过整个青藏高原到达高原南部地区。

西南冷锋云系

夏季侵入西南地区的冷空气路径两条一是称谓高原路径,冷空气从新疆翻越崑仑山进入西藏高原后,从西北向东南扫过青藏高原侵入云南四川,然后影响贵州;另一条是偏北路径,冷空气从新疆东移后沿高原北缘急转南下侵入西南地区。
对于翻越青藏高原和从新疆东移的冷锋云系进入西南地区后,因西南气流的影响,云系很快增密、色调变白,宽度可达3个纬距左右,云带的后界较清楚,前界鬆散不整齐,云系以高、中、低云组成的多层云系,地面冷锋定在云带中间或前界附近;冷锋的西段位于横断山脉地区,其主要特徵与青藏高原冷锋类似。
从青海湖侵入西南地区的冷锋常与其前方暖区的中小尺度云系连在一起,造成锋分析上的困难,但是锋与暖区云系不同之处是:冷锋云系表现有与云带平行的纹线或纤维结构;而暖区的中小尺度云系表现为离散的、团状的稠密云区。
形成西南冷锋还有下面两种情形:
(1)处在蒙古西部的高空冷涡的后部常会分裂出一股股冷空气南下入侵西南地区,并与南方低纬度北上的西南气流中的云繫结合,发展成冷锋云带;
(2)在夏季,西南地区时常存有一条太平洋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之间形成的切变线云带,当在云带西北侧青海湖的冷空气南下侵入,并注入切变线云带时,就形成川滇冷锋云系。

东北冷锋云系

东北地区是气旋多发地区,该地的冷锋多与气旋相关联,在发展完好气旋云系的东南一侧伸出一条气旋性弯曲的冷锋云带。该地区的冷锋云带都较完整,云带以多层云为主,宽在3-4个纬距左右,云带中色调最白的地方有强降水。
有时在一条主要云带的后部,从涡旋的西北到西南象限伸出一条或几条副冷锋云带,其宽度较窄,从西北向东南方急速移动,在夏季时常伴有雷暴天气。

南方冷锋云系

长江以南地区,由于热带洋面水汽输送,水汽丰富,冷锋常表现为一条连续的云带。在冬季,南方冷锋锋面坡度小,云带很宽,有时达5个纬距以上,地面冷锋定在云带前界附近,云带北界(中低云)与700百帕切变线位于云带中低云的北界处。到夏季,副热带高压加强北上西进,南方冷锋的坡度变大,云带变窄,由于冷空气变性,冷锋云系演变为切变性云系。
南方冷锋云带上的云系的组成随季节、大气环流和周围环境而异,分成三种情况:
(1)冬春季节,受越过青藏高原的下沉气流的作用,云系以稳定的中低云为主,红外云图上表现为灰到较暗的色调;
(2)当青藏高原上的高空槽云系东移,与南方冷锋云系重叠时,云带以稳定的多层云为主;
(3)在夏季,同于太阳对地表的局地加热作用,冷锋云带的前界附近处出现对流云。
在我国南方地区冷锋云系的另一个特点是时常出现高空冷锋,由于高空气流速度较低空大,与冷锋相伴随的中高云系的移速也较低空要快,这就使得低云在中高云的后部暴露出来。

本文由'嘉白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