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託兖矿集团。

基本介绍

公司名称: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公司性质:有限公司研究领域:煤炭液化生产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依託:兖矿集团

简要概况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依託兖矿集团。实验室围绕我国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以煤液化及煤化工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建设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和工业实验两个创新平台为中心,在煤间接液化、油电化联产、MTO/MTP及GTL等六个研究方向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工作,旨在建设一流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的研究基地、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学术交流及产学研合作基地,大力开发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煤液化及煤化工关键技术,推进我国煤液化技术的产业进程——被誉为科研“金字招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向企业开大门,并把目光聚焦在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上,期望以此引导、带动一批企业长期投身科技创新,在兼顾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同时,发挥全行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入选的企业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专家评审。科技部还明确规定,企业应从事套用基础、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5年以上;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近3年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比例一般不低于5%;具备先进的科研条件设施等。

研究领域

国是资源贫乏的大国,贫油、少气和相对富煤的能源结构,以煤炭液化生产的液体燃料替代石油供应将是必然的趋势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是兖矿集团控股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研发公司,主要从事煤化工尤其是煤液化技术的研发,重点包括高效催化剂的研製与套用、化学反应器与化工工艺流程设计最佳化,以及分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自主开展煤制油技术研究多年,并成功地进行了中试,自主创新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2003年底,年产万吨煤制油工业试验装置建成,一次开车成功并连续运行近8个月,总体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国内第一,以此技术为基础的百万吨级煤间接液化制油工业示範装置正在积极的推进之中。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入选首批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将进一步促进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开发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立背景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能源工业发展明确提出,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最佳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2004年原油净进口量为1.214亿吨,2005年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为1.3617亿吨,2006年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1.6287亿吨,2007年我国石油进口1.63175亿吨,我国对石油的依存度从2005年的42.9%飙升至2007年的47.3%。商务部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为4.5—6.1亿吨,届时国内石油产量为1.8亿吨,对外依赖度将达60%。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石油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石油进口量的剧增必将对国家的能源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煤炭液化合成油品,是解决液体燃料短缺和实现能源多样化最有效可行的途径,煤制油已经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国家科技部批准以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为依託单位,建设“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建设过程

2007年10月30日,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画通过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组织的专家论证。2008年11月9日,“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山东省科技厅、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省化工研究院、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中石化石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出席了揭牌仪式。会上聘任孙启文研究员为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并颁发聘任证书,孙启文研究员是“十一五”国家863计画重大项目“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示範工程”总体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煤炭液化及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工作,主持研发成功了具有我国自主智慧财产权的煤间接液化技术;会上还聘任谢克昌院士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倪维斗院士、金涌院士、谢和平院士等12名煤液化及煤化工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并颁发聘书。

项目成果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首批36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座落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总面积为5000平方米左右,由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启文博士担任实验室主任,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谢克昌院士、倪维斗院士、金涌院士、谢和平院士等国内知名的12位煤液化及煤化工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主任由谢克昌院士担任。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由煤液化催化剂研发、煤液化过程开发、煤化工催化剂与过程开发、基础理论研究、仪器与化学分析5个专科实验室和煤液化及煤化工中试研究基地构成,实验室拥有ICP等离子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子扫描显微镜等50余台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及5000吨/年高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和5000吨/年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中试装置各一套。
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1.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发;2.以煤基甲醇为原料生产下游化工产品技术的研发;3.以煤为原料油、电、化联产技术的研发与集成
实验室在煤液化及煤化工的技术研发上已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1.完成低温费托合成煤间接液化技术的自主研发工作,建设了5000吨/年费托合成中试装置及与之配套的100吨/年催化剂装置,该中试装置实现了4706小时周期连续稳定满负荷运行,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所产柴油十六烷值达75以上,无硫、无氮且芳烃含量低,是优质环保油品;所产石脑油蒸汽裂解三烯总收率>60%,是优质的乙烯裂解原料。以此技术为基础的百万吨级工业示範装置正在积极的实施之中,计画于2010年投料试车并示範运行;2.完成5000吨/年固定流化床高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的建设,实现1883小时连续稳定满负荷工业运行试验,圆满取得大型工业化装置设计所需的基础数据
实验室目前共承担国家863计画课题5项,获得科技成果3项,申请专利30余项,获得有关煤液化技术的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4项,涵盖费托合成催化剂、费托合成反应器及内件、费托合成及费托合成催化剂还原工艺、费托合成产品加工工艺等煤间接液化的各项关键技术。

交流合作

实验室目前已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石化石油科学研究院、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化工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係。

专家验收

2010年12月24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上海对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建设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山东省科技厅、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验收会议。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7名同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分别由山东科技大学宋振骐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钟炳研究员担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与副组长。
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煤液化及煤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孙启文所做的建设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及其依託单位的同志进行了广泛交流。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围绕我国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在煤间接液化、油电化联产、甲醇下游产品技术开发研究方向上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形成了具有自主智慧财产权的100万吨/年低温费托合成制油及大型油电化多联产技术;自主开发了高温费托合成制油技术,建设了国内唯一的5000吨/年高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成功开发了选择性优异的MTO催化剂并完成中试放大试验。实验室特别是注重间接液化催化剂与反应器并重的开发思路,在高温费托合成方面取得了技术突破,促进了我国煤液化及新兴煤化工技术的产业化实施,为我国煤炭清洁利用和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65名,建设期间引进高级技术专家5人、博士4人,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的成绩显着。实验室建设期间投入经费2.18亿元,购置大型实验仪器设备50台套及中试试验设备802台套,实验室面积5000立方米,中试基地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成了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创新平台和工业试验创新平台。依託单位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对实验室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对实验室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

本文由'阿爱霖'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