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华下

华下

《华下》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了作者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所处之地的东西是属于别人的,不是自己的家,深夜自己独自一人睡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十分惆怅,孤独看着即将燃尽的烛灯映照着窗外的落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与渴望回到故乡之情。

基本介绍

作品名称:《华下》创作年代:唐代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绝句作者:司空图

作品原文

华下
故国春归未有涯⑵,
小栏高槛别人家⑶。
五更惆怅回孤枕⑷,
犹自残灯照落花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华下:即华州(今陕西华县),作者曾旅居华州。
⑵故国:指作者的家乡。春归:指春回大地。未有涯:无边无际。
⑶小栏高槛:小小的栏桿,高高的横槛。
⑷五更:天快亮时称五更。孤枕:指作者自己孤零零地睡着。
⑸犹:还。残灯:灯已没油,光也昏暗了。落花:指花朵零落,春即归去。

白话译文

春回故乡美妙的景象无边无涯,
那优美的小栏高槛是别人的家。
五更时惆怅苦闷又回到我心上,
仍是孤灯一盏照着这片片落花。

创作背景

乾宁三年到光化元年(896~898),昭宗被军阀李茂贞逼迫,曾离开长安,在华州暂住,而司空图这一时间则在朝廷中担任兵部侍郎,不久,托足疾辞职。这首诗,是他在华州的怀归之作。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诗的第一句写梦中的境界。作者远离家乡,久久不能归去,又正是大好的春天思乡之情与眼前之景便衍成一梦,写自己回到了故乡,正是春光洒遍大地,无边无际。这里的“未有涯”三字,既包括奼紫嫣红”、“莺啼燕语”,也有作者的内心活动无限的喜悦。虽然着笔不多,而喜悦之情却十分明显。次写梦后。一梦醒来,眼前所见却是小栏高槛,环境虽然优美,可惜不是梦中的故乡了,而是“别人家”。在这两句诗中,梦中回到故乡与现实中回不了故乡成了对比,梦中家乡春光大好与醒来“别人家”的“小栏高槛“成了对比。这样便把诗人极度怀念故乡,又恨不得归去的複杂情怀抒发得十分真切。
诗的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写作者梦醒后的心情和环境。这些描写与第一句梦游故乡相对照,与第二句的描写紧紧相连。这里的“小栏高槛”是“别人家”,这里没有了梦游回乡的欢乐,有的只是自己五更独眠,苦闷、惆怅,室内只有残灯一盏,窗外还有纷纷的落花。这样便把诗人的内心世界,把诗人的情态和愁容展示出来,环境的凄凉冷落也写得逼真形象。这样,总观全诗,作者思乡这个题意便表现得更为完整了。

历代评价

《诗筏》:(司空图)绝句如“故国春归未有涯……”亦自有致,然终非盛唐气象也。
《龙性堂诗话续集》:司空表圣诗多佳句,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川明虹照雨,林密鸟沖人”、“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饥”、“孤屿池痕春涨满,小阑花韵午晴初”、“五更惆怅回孤枕,犹自残灯照落花”,皆足称也。
《诗境浅说续编》:表圣为唐未完人,此诗殊有君国之感。首句言收京之无望。次句言河山之易主。三四句,明知颓运难间,犹冀一旅一成,倘能兴夏,不敢昌言,以残灯落花为喻,顾周原之禾黍,徘徊而不忍去也。

本文由'封双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