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有机土

有机土

有机土是在面积水或长期土壤水分饱和生长水生植物条件下,以泥炭化成土过程为主,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相当于土壤发生分类中的有机水成土,全球地势低洼地都有分布

基本介绍

中文:有机土外文名:Organic soil简介:富含有机质为特徵的一个土纲套用:石油钻井方面学科自然地理

成土环境

有机土虽属非地带性土壤,但也有其特殊的成土环境。首先是要有潮湿积水低地,无论寒带或温带都可发育有机土。我国有机土集中分布于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青藏高原的江河源区,川西北的若尔盖盆地及祁连山地和巴颜喀拉山地。通常所在地形相对低洼、地表积水,或具有不透水的冻土层的高寒滩地,坡麓,河流宽谷低阶地,山麓潜水渗溢地段,湖滨平地,古冰碛洼地。地下水位高、地表积水,多数地区为高寒沼泽化草甸,生长耐寒湿,中生、多年生,或混生湿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茂密,覆盖度80%~95%以上。有机土发育地区年平均气温-2~-5℃,土壤冻结时间较长,年降水量400~600mm,蒸发量小,湿度大。

成土过程

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了有机土。具体包括泥炭积累过程和潜育化过程。
(1)泥炭积累过程。有机土发育于潮湿环境中,植物生长繁茂,覆盖度大,根系发达,入土深,每年有大量有机残体补给土壤,在长期低温和季节性冻结过湿条件下增强了厌氧还原过程的作用,土壤中几乎缺少纤维分解细菌,使不同时期产生的有机残体以未分解、半分解和部分腐殖化形式积累与土体表层,形成暗色调的泥炭层。有机质含量200~500g/kg,泥炭层厚50~200cm。
(2)潜育化过程。有机土As层之下,长期渍水处于厌氧环境,土壤中高价铁、锰的氧化物还原为低价形态,溶解度较大,可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并参与某些次生矿物的形成,生成蓝铜矿、硫铁矿、菱铁矿、菱锰矿等,土壤由黄棕转变为青灰、蓝灰、灰黑色,称潜育层。当季节性水分落乾,低价铁、锰又被氧化成高价铁、锰,呈斑纹状澱积于结构表面称为锈色斑纹层。

鉴定标準

包括:①具有潮湿土壤水分状况,大多数年份土温>5℃时的某一时期,全部或某些土层被地下水或毛管锋水饱和并呈还原状态;②草根层(As)是泥炭土的最上层,厚50~60cm,有活的和死亡的沼生植物茎叶根系未充分分解密集于地表;③泥炭层为半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厚度>50cm;④腐殖层为分解充分的细粒有机物质层;⑤潜育层为滞水还原条件下形成的蓝灰色黏质土层,有锈纹锈斑以及铁锰结核。

本文由'检醉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