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天心取米

天心取米

天心取米,汉武帝时期北方匈奴为攻打中原而藉此谜题寻找藉口,最终皇帝张榜招贤,由何塘破解且避免了双方刀兵之灾。

基本介绍

中文:天心取米类型:字谜时间:汉武帝时期【实际为1956年后】目的:北方匈奴攻打中原的藉口破解者:何塘

历史回顾

汉武帝刘彻登基后,逐步转制,改变美女和藩的软弱外交政策
一年北方匈奴想进攻中原,派人送来一份战书,上面写着“天心取米”四字。这四个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员研究,无一人知晓其意,皇帝只好张榜招贤。
宫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应招,说:“小臣懂这‘四字’,并有退兵之计。”皇帝命他详细解释
何塘说:“依小臣之见,‘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圣上也。天心取米,即是夺我江山,取圣上龙位的意思。”说完,便提笔在“天”字中间加了一竖,变成“未”字;在“心”字的右两点中间加了一长撇,变成“必”字;在“取”字左上头加上了“乛 ”,变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变成“来”字,即将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来”,请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领原以为汉朝天子不敢应战,没想到汉朝以轻蔑的口吻说:“未必敢来”,想必有防备,急令退兵,取消了进犯图谋。
以上为古今反用,试问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横,如何能变成繁体的“来”字?并且“取”的右边是个“又”,而“敢”的右边并不是“又”,《少年包青天》(第一部)中五鼠闹相国中也引用过这个字谜。

事实

此典故是后人杜撰的,至少为文字改革后,也就是1956年后才出现的。因为天心取米和未必敢来採用的都为简体字,如果用繁体字明显就不成立的。
另外西汉时期使用的文字主要是小篆,天心取米写出来应该是这样的。

天心取米小篆天心取米小篆

而未必敢来这四个字的小篆写法是这样的,两者区别明显很大,无法各加一笔来修改

未必敢来小篆未必敢来小篆

所以这个起源说法是不靠谱的。

本文由'曼霜超级甜'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