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少腹

少腹

人体部位名,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又称小腹

基本介绍

中文:少腹类别:中医基础术语出处:《黄帝内经》概念:腹的下部,位于脐与骨盆之间

解读

少腹又名小腹,俗称小肚,腹的脐下部分。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丈夫(疒贵)疝,妇人少腹肿。”
《灵枢·经脉》:“肝足厥阴之脉,……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

中医运用

少腹的分经与病治
1.属足厥阴肝经、任脉之会
《灵枢》曰:“足厥阴之脉,过阴器,抵小腹。又曰: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小腹。又曰:小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淅淅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素问》曰:“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又曰:“足厥阴之疟,令人腰痛,少腹满,小便不利如癃状。”
李东垣曰:“少腹痛,厥阴也,重则正阳散、回阳汤主之;轻则当归四逆汤主之。”
王海藏曰:“玄胡索,治心气痛、少腹痛如神,入足厥阴也。”
2.属手足太阳小肠、膀胱经
《灵枢》曰:“小肠胀者,小腹胀,引腰而痛。膀胱胀者,小腹满而气癃。”又曰:“小肠病者,少腹满痛,腰脊控睪而痛,时窘之后,耳前热。若寒甚,若肩上热,及手小指次指间热。膀胱病者,小腹偏肿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肩上热。”又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取之太阳大络,视其络脉,与厥阴小络结而血者。”
顾英白曰:“三焦约者,即膀胱也,故经又曰:‘三焦病者,腹胀满,小腹尤坚,不得小便,时窘急,溢则水溜,此皆小肠、膀胱病也。盖小肠者,膀胱之源;膀胱者,小肠之委。而心与小肠,实相为表里,故心包与三焦,亦相为表里。而膀胱、三焦,经文时并称之耳,岂别有所谓三焦之腑哉。”
3.属足少阴肾、太阴脾经
《素问》:“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注:清,冷也。”又曰:“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息。”
《灵枢》曰:“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堕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三交结。三交结者,阳明、太阴也。”

附注

1.脐下腹部两旁,即小腹两旁。(见《伤寒直格》卷七)

本文由'渠谷蕊'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