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海外关係

海外关係

海外关係是指居住在大陆的中国公民与大陆以外(主要指在欧美、台湾、香港)的人具有的亲戚、朋友关係。有海外关係的人,被认为社会历史背景複杂,普遍有通敌嫌疑,具有不被信任不宜使用的政治条件

这与当时官方意识形态的阶级分析世界图式有关──全球地缘政治的敌我阵营分为:敌──帝修反;我、友──亚非拉(主要指开发中国家)。在这种格局中,国际上存在着激烈的阶级斗争,帝修反亡我之心不死,他们时刻準备包括以武力对抗、和平演变及阴谋渗透在内的各种方式,企图颠覆社会主义中国。因此一切与西方(欧美)、台港有关的事物(如,“美国之音”、BB.htm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BBC)都包藏着祸心、阴谋。有“海外关係”的人被指为“反动的社会基础”。陈伯达甚至说,“归侨多”的地区,是“特务联合国”。

基本介绍

中文:海外关係外文名:Overseas relationships发音:hǎiwài guānxi属性成语

定义

指居住在大陆的中国公民与大陆以外(主要指在欧美、台湾、香港)的人具有的亲戚、朋友关係。

历史

文革结束前,有海外关係的人被认为社会历史背景複杂,普遍有通敌嫌疑,具有不被信任、不宜使用的政治条件。一切与西方(欧美)、台港有关的事物(如,“美国之音”、BBC)都包藏着祸心、阴谋。有“海外关係”的人被指为“反动的社会基础”。
陈伯达甚至说,“归侨多”的地区,是“特务联合国”。虽然海外关係从未被正式、公开规定一种罪行,但被看做是通敌嫌疑的表征,应该在政治运动中首先受到关注、审查。不少地方部门,不加具体分析地把归国华侨、侨眷、归侨学生在国外家庭和亲友关係,一律作为“资产阶级关係”或“複杂的政治关係”看待,扣上“海外关係”的帽子,而滥加怀疑和歧视。
在上世纪十年代以前,每个人填写个人资料,在社会关係一栏都要如实填上有无海外关係或港澳台关係,这些关係在那个年代对一个人的一生事业和社会处境有着重大的影响

现实情况

凡有“海外关係”的人,一律不能:
入党入团、参加工作、当积极分子;
任意调动;
对优秀的归侨干部也不提拔重用;
在历次运动和政治审查中,把那些和国外亲友有关係的人列为批判斗争的追查对象,有的单位甚至把华侨与五类分子并列(所谓地、富、反、坏、右、资、侨)。
在需要高度保密的工作岗位,如,国防高精尖科研、工厂、空军等单位,招聘人员时,首先就要剔除有海外关係的,人事、组织部门也不宜使用有海外关係者。
报考大学的考生,在政审表上就会盖上“不可录取机密专业”的条形蓝色印,即使成绩再好,也只有剩下不多的师範、会计、地质医生普通专业可录取了;
参军时,不论体质多壮,也因会“海外关係”使到政审合格而被挡在门外;
招工也要看那个工厂是什幺性质的工厂。
只要具有“海外关係”的人,政治上受歧视,工作上受限制每次政治运动一来,就要受到各种打击和冲击,所以多数人填写履历表中的社会关係时,都隐瞒了在海外的亲戚、朋友(已经公开的除外),在日常交往中亦决不向外人提及,连子女也不知道有这门亲戚。

相关政策

9·13事件中央档案,许多地方将有“海外关係”知青藉故调开,不给他们听档案传达。解放后的历次运动中,因“海外关係”而受迫害至死的事例各地都有发生。
1962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所谓“海外关係”问题的报告》。指出所谓“海外关係”的提法,是模糊政策界限,混淆敌我关係的提法,是有害无益的。
1977年10月2日,邓小平接见港澳同胞国庆代表团和香港知名人士利铭泽夫妇时说:“什幺‘海外关係’複杂不能信任,这种说法是反动的。我们现在不是海外关係太多,而是太少。海外关係是个东西,可以打开各方面的关係。‘四人帮’胡说什幺‘地、富、反、坏、侨’,把华侨同地、富、反、坏并列起来。这种错误说法和做法一定要纠正过来,要做大量工作,进行政策教育,全国执行。中央已下了这个决心。对愿意出去的人,不要搞得那幺紧,继承遗产、娶亲等等,都可以出去。回来的也欢迎。”
1980年代以后人们才恢复与海外亲人的交往;由于有外汇收入,有海外读书籤证的方便,海外关係又成了让人们艳羡、眼红的资本。

本文由'蚁书琴'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