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江獭

江獭

江獭(学名lutrogale perspicillata),是鼬科、江獭属动物。江獭头大,耳短小而圆,四肢粗短,爪小,体背毛色为浅黑褐色,腹部为暗褐色。

江獭以晚间活动为主,没有固定住所,性兇猛,以鱼和蟹为主食季节繁殖,每胎生产1-5只,主要栖息于江河附近,分布东南亚一带。

江獭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概述图来源:)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江獭拉丁学名:lutrogale perspicillata别称印度水獭、鹹水獭、滑獭、短毛獭: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食肉目:鼬科亚科:水獭亚科:江獭属:江獭分布区域:东南亚一带命名人及年代:I.Geoffroy Saint-Hilaire, 1826英文名:smooth-coated otter同义学名:lutra perspicillata保护级别:易危(VU),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

形态特徵

江獭与水獭的外形颇相似,个体一般比中华水獭稍大,体重可达十多公斤。头大,耳短小而圆。裸露的鼻垫上缘与毛区交界处只中间突出一些,几乎成一直线。尾长约为体长之半,尾形甚扁阔,尾中部宽约为厚的三倍。四肢粗短,趾间全蹼,爪小,仅比小爪水獭的爪稍大。
江獭体背毛颜色较深,为浅黑褐色;腹部毛色较浅,暗褐色,但背面与腹面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耳朵边缘白色,其余与体色相同。两颊、颈侧和颏喉部针毛白色或灰白色,绒毛浅灰褐色。四肢毛色稍显棕黄色调
江獭头骨头颅较粗大,与东北水獭相比外形两者相似,区别特徵是江獭吻较短,鼻骨和额骨部不扁平而明显倾斜。眼眶较大,眶上突后的眶间距平行边颇长。齶孔大,椭圆形;两齶孔间的齶骨深陷。齶骨突明显,故后缘双凹形。
江獭上颌门齿横列,第三对门齿比第一、二对门齿约大三倍。上犬齿比下犬齿稍长而直。第一上前臼齿甚小,位于犬齿之内侧;第二,三上前臼齿顺序增大,齿尖锐利。裂齿最大,齿内外缘之间的凹陷甚宽阔;外叶有3个齿突,内叶齿突呈半圆形。最后上臼齿矩形,外叶甚宽,中间有一横沟分成前后两部分,象一前一后排列两个小圆形臼齿。下颔门齿与犬齿成一横列,犬齿明显弯曲。第一前臼齿显然比上颌第一前臼齿大得多。裂齿前部三尖甚发达,后部齿突半圆形。最后一个臼齿甚小,圆形。

栖息环境

江獭主要生活于江河附近,也栖居在沿海地区的海边石隙和岩洞中。

生活习性

江獭以晚间活动为主,黄昏即出,清晨后找地方藏身。但在天气骤变时,日间也有成群出没,表现不安,并发出尖长的呼叫声。天气温暖或风平浪静,在水中活动的时间较长,少到岸边栖息。天气寒冷,风浪大时则在岸边捕食小鱼、蟹和水禽。在海岸边活动的獭,一般循岩隙间行走,少在平坦沙滩上走动。也有在沙滩上“挂爪”的习性,爪痕深浅不一,但并没有在沙中埋藏粪便习惯。獭粪多在大石上面,乌黑颜色,里面有许多鱼鳞或蟹壳。江獭经常活动的地方,海滩上必有獭打滚留下的痕迹,也有进出淡水坑“洗澡”的足印。人们认为这是獭捕鱼饱食后到岸上休息前的习惯。其目的是冲去身上的鹹水,使皮毛乾爽。
江獭一般没有固定住所,住地没有草木等杂物作铺垫。有一定的活动地域,巡迴活动时间视活动範围的大小而不同,4、5天以至半月往返一次。有些则较长期留在离海岸较远的孤岛上。江獭喜欢集群活动。渔民在海中捕鱼,常常在清晨和黄昏见到几头甚至十多头水獭在海上游动,獭头浮出水面,从鼻孔发出“咕咕”的响声。这是群獭在围猎海鱼。它们随鱼群的多寡而迁移,鱼类缺乏时,则转移到鱼、蟹丰富的地区。夏季到较远的深海,冬季回到近岸浅海区。
江獭性兇猛,有獭群活动的地方,若遇难獭发出呼叫声,群獭即闻声而到,尤其幼獭的哀叫,更能招来群獭。江獭以鱼和蟹为主食,兼捕水禽如野鸭、海鸥和鹤类。

分布範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汶莱达鲁萨兰国、高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寮国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中国分布在云南、广东等地。

江獭

繁殖方式

江獭季节性繁殖。8-9月交配,10月到翌年2月生产(印度、尼泊尔),有证据显示食物充足时全年都能繁殖。妊娠期60-63天。每胎生产1-5只。幼仔3年达到性成熟。江獭在人工饲养下能活20年。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江獭分布较为广泛,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至2014年这30年中数量下降了30%以上,该种和亚洲的其他水獭面临同样的威胁,不过因为它主要分布在低地栖息地,所以南亚湿地面临的巨大开发压力对它影响更大。其种群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5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保护方法

致危因素

威胁江獭等水生哺乳动物生存的主要原因是有三点:
人类肆无忌惮地用枪、棒、毒药、筒状捕鱼笼及鱼网或其它残酷的方法捕捉或枪杀;
是江獭等水生哺乳动物赖以生存的水质清澈、鱼类繁多的湖泊、河流等水域被人为地进行了河流改道,穿流的船只破坏了它们生存环境;
是水质受到工农业废水中有毒化学物、重金属、杀虫剂等的严重污染,使繁殖能力下降,甚至中毒死亡。因为江獭和猛禽、猛兽等食肉类动物一样,也是处于食物链的最上方,如果污染物质体内蓄积,生殖率就下降。

保护措施

有必要对江獭及其栖息地进行调查,对其现状、衰退的原因以及湿地环境保护对江獭保护的重要意义作进一步研究;可能应考虑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
实行禁捕猎,最少在10年内禁止捕獭,制定明确措施;
在所有的河流两岸修筑河堤,防止由牛、马等牲畜随意践踏河堤带来的严重后果减少筒状捕鱼笼和鱼网等,以免误伤它们等都是较为具体的措施。建立人工饲养基地,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工作

本文由'姚钰珂'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