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温泉乡(山东省安丘市温泉乡)

温泉乡(山东省安丘市温泉乡)

温泉乡,位于安丘市西南地区,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6815户,30454人。镇区土地面积12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4万亩。该镇以特色农业,特别是林果产业闻名于安丘市,是鲁南重要的水果产地。该镇还规划建设了温泉乡无公害果品示範区,占地1080亩,分为无公害绿色蔬菜区、名优新特果树区、名贵花卉和绿化苗木区、文化娱乐区、养殖区、旱作农业区六个功能小区,为了招揽各地客户,乡党委决定实行入园项目一年免收50%土地租金,第二年免收30%,第三年免收20%,一次性徵用土地免收各项规费的优惠政策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温泉乡地理位置:安丘市西南面积:121.8平方公里人口:30454人

经济发展

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24691.3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8893万元,农业总产值2798.3万元,粮食产量完成7262吨,乡镇企业总产值完成114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76元。该乡素有“安丘果乡”之称,盛产富士、嘎拉苹果,所产果品果质鬆脆、色艳味美,远销广州北京上海等地。现有果园面积1. 2 万亩,修建果库254处,贮果量达到2.1万吨。乡内有闻名遐迩的“温泉古庙”,香火旺盛,每年参拜者逾10万人。

无公害农业

温泉乡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档案精神,积极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严格参照国家、省制定的无公害果品质量标準及其生产技术规程,制定了无公害果品生产实施方案和苹果、梨、桃、葡萄四大果品的无公害。建立和完善了五个优质梨无公害生产基地,大力推广优质梨无公害、标準化综合生产管理技术,以基地辐射带动推广无公害、标準化优质梨面积达到0.5万亩;在桃的集中产区东旺村建立了500亩无公害鲜桃生产基地。乡党委政府加强行政管理职能,完善质量监控体系。乡党委成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领导小组,下设无公害果品产业办公室,具体负责督导检查协调解决无公害果品生产、销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成立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下设无公害果品质量检测办公室,不定期对全市果品交易市场和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进行抽样检测并公布结果。同时,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核心区,设立无公害农药专卖店。同时坚持科技兴林战略,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在无公害果品生产的进程中,坚持科技面向市场、服务面向基地,加强科技示範、科技服务和科技培训工作。1、加强果品增收示範基地和示範村建设。通过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位服务,重点扶持和发展德胜农林开发有限公司、黄家营葡萄酒庄等龙头企业,还筛选出一批经济条件好,果树资源多,技术力量雄厚,产业链条完整,果品业发展潜力大,村班子战斗力强的5个村,作为果品增收示範村来抓。做到了乡有示範村、村有示範户,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对发展无公害果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2、定期开展技术讲座,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开展"农村青年科技培训"活动。共举办果品技术培训班11期,发放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资料2000份。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果农技术骨干、销售队伍,全市共有果树技术人员100名,行销人员200名。再者乡党委还致力于打造无公害果品品牌,完善市场行销体系。设立无公害果品专卖店、连锁店,进一步建立了无公害果品销售的行销体系,为无公害果品生产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名胜古蹟

温泉,位于安丘市西南部,朱刘——孔家庄公路西侧,温泉乡温泉村东北处,距安丘市区36公里。因泉水地下石缝中涌出,水温在25℃左右,故名温泉。明《安丘县誌》载:“温泉在县西南七十里,浴泉也。”
温泉,顾名思义是温水泉,温泉是独成一体的泉群,方圆300平方米内有数不清的泉眼,众泉久旱不竭,泉水竞相冒出,似串串珍珠。其中最大的一个人们称为“海眼”,泉水汩汩地往外涌,水流甚急,清澈甘甜,景色迷人。
相传,古时候,沂山爷爷偕夫人到蓬莱寻仙问道,过大安山不久,娘娘得疾,体力不支,惊见温泉奇泉,遂落轿浴身,浴后精神焕发,倦意全无。日后,他带娘娘常来泉浴和游玩,并传经授道,施药济民,曾将沂山松子带来种到锁头山上。
“温泉女人好福气!”说的是村里的妇女用泉水煮饭开锅快,饭又香,冬天衣服不冻手等种种好处。1966年,人们在泉下建一塘坝蓄水,坝内养鱼栽藕,坝外栽植片片绿竹。冬季,泉面热气升腾,塘内烟雾缭绕;夏天,岸柳倒垂,翠竹飒响,荷花盛开,好一派迷人景象。1973年8月,在温泉村东建起一大型扬水站,从池内提水灌溉东山农田。1978年2月,时南郚公社温泉大队铁姑娘队队长范美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同年,“铁姑娘队”被命名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984年4月,温泉乡政府,充分开发利用温泉水资源,至此,家家吃上甘甜的自来水。1985年,乡里投资建成高标準的“罗非鱼”养殖基地,是潍坊市首家利用天然温水养殖热带鱼单位。2002年潍坊市水产局在温泉养殖“中华鲟鱼”获得成功
据《山东通志》载:“温泉,水可浴,北流入汶。”温泉村西的大河就叫温泉河,由南向北,注入汶河,全长16.4公里,河宽80多米,流域面积63平方公里。河上游有常家岭、河洛、大桃园等3座小二型水库;下游的南郚水库,蓄水500万立方米,是红沙沟镇的重要水源供应地。河里特产很有名气,甲鱼、鲫鱼、马口鱼、河蟹、田螺等是客人下酒的好菜。沿温泉河上下,文化底蕴丰厚,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上游有锁阳城故址,在锁头山前600米处,现称大、小城子一带;下游有郚城故址,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科研部门考证,温泉泉水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少有的天然矿泉,常用温泉水洗浴,可防治多种皮肤病。温泉不光有好泉好水,附近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和开採的有铁矿石、蛇纹石、石灰石、瓷石、云母和页岩等十几个品种。温泉,可谓“风水宝地”。

历史名人

马文炜(1533---1603),字仲韬,号定宇,明中期大臣,安丘市温泉乡马家楼村人。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初任河南确山县知县。1572年(隆庆六年)任满,因政绩突出,升为御史。后因查办要案触动了奸相严嵩及其爪牙,被贬出京城,任湖北德安知府。由于他勤谨清廉,办事公正,不久便升任按察司副使、荆南兵备道。他革除流弊,严肃军纪,训练兵勇,重修荆江江岸大堤,消除水患。荆南百姓感其大恩,称该堤为“马公堤”。嗣后,他累有升迁,先升左参政兼荆南兵备道,又升江西右布政使,继升都察院都御使兼江西巡抚。他为官刚正不阿。荆南是当朝宰相张居正的故里,地方官吏对张百般奉迎,唯文炜公事公办,不畏权势。有一年,皇帝派员到荆甫给张居正修宅院,派员与张的家人趁机巧取豪夺,肆意圈占宅基,民怨沸腾。他严令制止,逮捕了两名民愤最大的入狱,权贵们再不敢胡作非为。在荆南,张相府与他的府第相隔几步远,儘管张虚以委蛇,多方拉拢,但他却从不买帐。张居正对他怀恨在心。任江西巡抚时,他亲自定规约10条,严令照办.部分官吏阳奉阴违,尤以临江太守为最,他便查其罪恶,上报朝廷,将其依法惩办。疾恶如仇,惩治不殆,必多有积怨,张居正及临江太守等被查者对他耿耿于怀,诬陷他私藏春秋战国时的“仲山甫鼎”,他义正辞严地说:“从前伊尹依这件宝物扶国君,难道我在荆南用它扶张相不成?此鼎在仓库中完好无损,这谣造得太荒唐可笑了!”诬告者理屈词穷,未达目的。明神宗诏其任浙江巡抚,他力辞不就,回归故里。归乡闲居18年间,他除劝导地方官勤政爱民,对乡里多有帮助外,还积极着述。着有《雁门集》1卷,《奏议》2卷,《淮阳杂录》2卷。1589年(万曆十七年),在其子马应龙协助下,主纂安丘第一部县誌《安丘县誌》。该志以总纪为纲,辅之以表传,体例严谨。记事上自夏初,下至万曆十七年,内容丰富。其疆域、明爵、秩分、人品详而不泛,约而不遗,核而有据。尤其人物诸传,不改史文,并着年代,为明代着志中所鲜有,极有参考价值。1603年(万曆三十年),马文炜辞世。当地百姓建“大中丞”坊,以示怀念。其后代马世珍曾纂《安丘新志乘韦》,马步元为宣统《山东通志》总纂之一,光绪末年纂成《安丘县乡土志》,民国3年修《安丘新志》,民国9年纂修《续安丘新志》,均为山东省名志。马氏历代修志,堪称“修志世家”。

本文由'尾迎凡'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