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慈善捐赠

慈善捐赠

出于人道主义动机,捐赠或资助慈善事业的社会活动。公共关係的慈善捐赠工作除了捐赠现款与实物外,还常常藉助传播媒介如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慈善事业,引起社会公众对慈善事业的关心与支持,普及人道主义及社会公益思想、从而改善慈善机构物质条件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弘扬正义与爱心

慈善事业发展很快的。2006年,中国全社会的慈善捐赠总额是100亿人民币,到了2014年就扩大到了1000亿人民币。

基本介绍

中文:慈善捐赠外文名:donation发音:ci shan juan zeng接收机构:众爱慈善商店 善淘等慈善机构

慈善捐赠

charity,donation for
国内慈善捐赠方式
1,捐款-直接对救助者或者慈善机构进行资金帮助
2,捐物-捐物分为两个方式,一种是直接捐赠给受助人群或慈善机构,将捐赠物品直接用于对受助人的帮助。另一种是,将物品捐赠给社会上的慈善商店,由慈善机构进行义卖,所得资金对救助者进行帮助。
3,捐赠食品-国内已有慈善机构发起了分享食物的爱心行动,北京和成都已经有了爱心冰柜,捐赠的食物直接可以让受助人自行领取

捐赠流程

捐赠方

捐赠方既可以是机构,也可是个人。慈善捐赠活动是捐赠方出于个人意愿而做出的行为,表达了捐赠方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怀。对企业来说,也是企业完善企业社会形象的主要途径。

接收捐赠方

捐赠接收方可以是需要帮助的个人,也可以是专业开展慈善活动的慈善组织、慈善商店(众爱慈善商店、基金会等)。收到捐赠,需要帮助的个人可以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而慈善组织则会利用捐赠开展活动,帮助自己关注的群体改善生活。慈善组织的活动可以是自身运作,也可以是资助其他项目执行方来开展。

受助方

受助方是指捐赠最终帮助到的人。受助方可以是直接接收捐赠的个人,也可以是慈善组织使用捐赠开展活动时帮助的人。捐赠可以影响和改变受助方的生活。

类型

1. 一般目的的捐赠和特定目的的捐赠当受赠人捐赠时,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捐赠目的,这就是一般目的的捐赠,之后受赠人可以将其捐赠的财产非指定的公益目的。而特定目的的捐赠,是指捐赠人在捐赠限定了捐赠的範围和使用目的,那幺只能将捐赠财产使用于捐赠人指定了的公益目的。这样划分的实际意义在于原公益目的已经实现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捐赠财产或者是公益组织终止后还有剩余财产时,是否可以套用近似原则。近似原则是说,受赠人应该将剩余的捐赠财产使用于与原公益目的相类似的目的,或将捐赠的财产转移给具有类似目的的其他公益组织。近似原则可套用于一般目的的捐赠,特定目的的捐赠则不适用近似原则,因为有可能违背捐赠人的原本意愿。2. 附条件的捐赠、无条件的捐赠和为特定目的的募捐从捐赠的内容表现方式还可以这样划分:附条件的捐赠是指通过约定,赠与人设定使用条件,对赠与财产适用什幺对象、适用的範围等等,受赠人需要受到制约。在附条件捐赠契约的履行过程中,赠与人也有权力监督赠与财产的使用情况,如果受赠人没按照约定使用,赠与人可以行使撤销权。所以,针对附条件的捐赠,因为捐赠标的的归属情形不一样,受赠人、受益人将会受到更为严格的法律监督。无条件捐赠意味着受赠人可以自由支配被赠予的财产,相对于附条件捐赠,在参与人订立赠与契约时并没有附加设立任何条件。这与一般的赠与契约相似,可以用一般赠与契约的法律规则进行规範。3. 直接捐赠和间接捐赠直接捐赠是说捐赠人将款物直接捐赠给受益人,受益人和受赠人相同。效率较高,行为透明,不足之处是缺少专业化和职业化,覆盖範围不广。间接捐赠则比较符合公益慈善捐赠的基本特徵,是说捐赠人首先将捐赠的款物先捐赠给公益组织,然后该组织机构按照公益目的再分给各受益人。这种资助比较具有普遍性,不仅仅局限在小範围内的有限的特定人群。《公益事业捐赠法》中调整的公益慈善捐赠是间接捐赠。

本文由'一只书希呀'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