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雷米特杯

雷米特杯

雷米特杯,原名胜利杯,但后来为了纪念世界足球赛始创者、前国际足联主席儒勒斯·雷米特(Jules Rimet),更名为雷米特杯(Jules Rimet Cup),是用纯银製作,外表镀金,底座是青金石造型为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长翅膀的尼凯(Νίκη),由阿贝尔·拉夫勒设计和製造。巴西队分别在1958、1962和1970年3次夺得世界盃冠军,从而永久保留了“雷米特金杯”。雷米特杯于1983年在巴西被盗贼偷走后疑被熔化。后来,巴西足协製作了一个複製品以作补偿

基本介绍

中文:雷米特杯外文名:Jules Rimet Cup别名:女神杯/胜利/世界盃:35厘米重量:3.8公斤材质:银杯镀金

奖盃历史

在1930年首届世界盃之前两年,国际足联规定世界盃的冠军将获得一个冠军奖盃,由法国雕刻家AbelLafleur负责完成,这个奖盃就是“雷米特金杯”(Jules Rimet Cup)。
从1930年到1970年间的9届世界盃,一共有五个国家举起过“雷米特金杯”(乌拉圭、义大利、德国、巴西、英格兰),他们成为了女神尼凯的宠儿。其中巴西队分别在1958、1962和1970年3次夺得世界盃冠军,从而永久占有了“雷米特金杯”。
“雷米特金杯”高35厘米,重约3.8公斤。雕像由纯银製作,外表镀金,下面是一个用青金石製作的蓝色底座。底座的八面各镶了一块金牌,上面刻着前9届世界盃冠军队的名字

获奖经历

世界盃赛从1930年至今有过两座奖盃,“雷米特杯”和“大力神杯”。从1930年第一届到1970年第9届,使用的奖盃都是雷米特杯。
1930年第一届世界盃举行前,法国雕塑家亚伯·拉弗勒尔设计了雷米特杯的造型,这是一座以八边形大理石底座托起的奖盃,主体是希腊胜利女神尼凯的形象,尼凯身着长裙,展开她特有的翅膀,并用双手托举一只大杯,象徵着胜利和荣誉。奖盃由纯银製成,外面镶金,高35厘米、重约3.8公斤,底座的四面各镶了一块金牌,上面用来铭刻冠军队的名字。
1946年7月25日,国际足联在卢森堡举行的会议中,宣布将这个奖盃正式命名为雷米金杯,以纪念世界盃足球赛始创者儒勒斯·雷米特(Jules Rimet)。由1930年第一届世界盃开始,要永久拥有雷米金杯,一支国家足球队必须成为三届世界盃冠军球队。
雷米特杯最初的名字就是世界盃,1950年,为了表彰国际足联主席雷米特创立这项大赛,这尊奖盃被命名为“雷米特杯”。按照规定,第一支三次赢得世界盃的球队将可以永久保留雷米特杯,1970年,巴西做到了这一点
雷米特杯的命运颇为坎坷,又充满了传奇色彩。二战期间,奖盃一度“失蹤”,最终查明,是国际足联副主席巴拉西将它藏在自己床下的鞋盒里,这才使它倖免于落入占领军的手里。1966年3月世界盃前,雷米特杯在英国巡迴展出,其间在伦敦西敏寺卫理中央大楼(Methodist Central Hall)展出的雷米金杯失窃,当地警方于全国搜寻雷米金杯的下落一周后被一只名叫皮克勒斯的狗在伦敦南部的一处灌木丛下找到,狗的主人为此得到了53英镑的奖金,皮克勒斯也得到了一块肉骨头奖励。出于安全考虑,英格兰足球总会秘密製作了一件仿製品,用于赛后庆祝。仿製品一直被使用至1970年。后于1997年的一场拍卖会中以254,500英镑售出给国际足联。由于成交价比底价20,000-30,000英镑高出数倍,各界纷纷猜测这是否是金杯原件,但国际足联随后进行的鉴定显示这个金杯的确是仿製品。
1983年,已经被巴西永久占有的雷米特杯第三次失蹤,它在里约热内卢被偷走,这一次,它没能幸免于难,至今仍然下落不明。外界认为雷米金杯有可能已经熔化成黄金出售。巴西人得到了雷米特杯的永久保留权,但却没能真的将它永久留住。后来,巴西足协製作了一件由柯达公司製造的複製品作为补偿。
如今的大力神杯是第二座世界盃金杯,国际足联决定不再永远留给世界盃得主,即使连夺三次也不行。在冠军国摆四年后就得归还,比完赛再颁给下届冠军。
大力神杯的底座上共可刻下1974至2038年17届世界盃冠军的名字,但在2038年的世界盃完结之后,大力神杯是否将退役尚不清楚。

本文由'又松三岁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