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异型增生

异型增生

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

基本介绍

中文:异型增生作用位置: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病情:偏离正常分化表现: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

简介

胃黏膜上皮的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很少可不经过这个阶段而直接从正常转化为恶性的,因此,它不同于单纯性增生及肿瘤性增生。单纯性增生只有细胞的过度生长,而无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表现;肿瘤性增生则为细胞的自主性生长且伴有细胞的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应该说异型增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病变,是真正的癌前期病变。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主要发生在肠化的基础上,也有一部分发生于胃小凹上皮等处。按照异型增生分化程度和範围分为轻、中、重三级,即轻度是指炎症性及再生性良性异型增生病变;中度是指异型化较为明显,接近胃癌的“临界性病变”;重度是指异型化更为明显,形态上难以和分化型癌相区别的异型增生。但良性的轻度异型改变与临界性异型增生,以及恶性异型病变之间常是逐渐移行、转化的过程,有时难以明确划分
近年来的研究对异型增生进行了进一步分类,按照组织来源可分为:①腺瘤型异型增生:来源于肠型上皮,起于黏膜浅层,癌变后为高分化腺癌;
②隐窝型异型增生:起源于隐窝,癌变后为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
③再生型异型增生:见于黏膜缺损部的再生上皮,癌变后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异型增生是一动态过程,可以由轻度向重度发展,但也可保持不变或逆转,而重度异型增生则不易逆转,可以发展成胃癌。因此,对重度异型增生应予及早处理

临床意义

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的临床意义有:
(1)轻度异型增生:轻度异型增生是黏膜对损伤的过度增殖性反应,常出现于溃疡边缘,或各型胃炎、增生性息肉、失蛋白性胃病等,分型上多为再生型。这类病变,大多属可逆性範畴,无需定期随访。
(2)中度异型增生:中度异型增生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异型性比较明显,既可以出现于萎缩性胃炎、腺瘤性息肉等,也可以出现于癌旁黏膜。虽然有的病例是可逆的,或长期保持原状,但有的可演变加重升级,故需作定期的胃镜随访。
(3)重度异型增生:重度异型增生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异型性明显,有时与黏膜内高分化癌不易鉴别。这种病变主要见于腺瘤样息肉,癌周黏膜,偶尔就在瘤灶本身,有明显的恶变倾向,只有很少机会恢复降级,故应做近期胃镜活检複查和密切随访观察,如疑为癌,应手术治疗包括胃镜下息肉摘除或雷射烧灼、碎片样息肉切除和外科切除等。

本文由'禽凝夏'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