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走投无路(汉语成语)

走投无路(汉语成语)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出自 元·杨显之 《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怎当这头直上急簌簌雨打,脚底下滑擦擦泥淤。”《封神演义》第四八回:“ 闻太师 这一会神魂飘蕩,心乱如麻,一时间走投无路。” 鲁迅 《彷徨·祝福》:“现在她只剩了一个光身了。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真是走投无路了。”

基本介绍

中文:走投无路释义: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出处:《潇湘雨》近义词:山穷水尽

成语简介

《成语 走投无路》王建峰 绘《成语 走投无路》王建峰 绘

解释】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补语;含贬义,指遇到绝境
【示例】:她真是~了,只好来求老主人。◎鲁迅《彷徨·祝福》
【近义词】山穷水尽、穷途末路、日暮途穷、无路可走
【反义词】左右逢源、如愿以偿、天从人愿、鹏程万里
【押韵词】毒泷恶雾、海涵地负、豁然大悟、沖云破雾、卖儿贴妇、筐箧中物、执迷不误、鹰视虎步、云翻雨覆、珠窗网户
【谜语】桥头上
【歇后语】林沖上梁山;鼻子上推小车
【辨析】走投无路应该与走头无路相鉴别
词语已被选入北京2011中考说明

成语出处

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鄷都?”
《潇湘雨》,中国元杂剧作品,是现存元杂剧中仅有的一部以男人负心为题材的剧作。写书生崔通中状元后,背弃前妻张翠鸾,又娶试官的女儿。在张翠鸾寻夫至崔通任所时,崔竟诬陷她是私逃的奴婢,将她判罪,发配沙门岛,阴谋途中加害。行至临江驿,翠鸾深夜悲哭,被失散多年任肃政廉访使的父亲张天觉发现,才得以伸雪。作品对崔通的趋炎附势、狠毒阴险的性格,有充分的揭露。语言流畅,关目动人。京剧《临江驿》据此改编,仍在演出。“淋的我走投无路;知他这沙门岛是何处酆都。”

成语辨析

【辨形】投;不能写作“头”。
【辨析】 穷途末路和“走投无路”;都含有“无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语法功能和词语搭配上。穷途末路常作“到、临”等动词的宾语。“走投无路”不能。“走投无路”常作“逼”等词的补语;穷途末路不能。

成语示例

1.毛泽东思想广泛传播并且为全世界革命人民所掌握,全世界人民的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义和以苏联修正主义叛徒集团为首的现代修正主义,矛盾重重,内外交困,面临着全面的严重危机,日益陷于孤立和走投无路。
2. 生活的担子,压得她喘不过气来;一个接着一个地失去亲人,使她心如刀绞;地主的污辱,使她有怨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实在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她心一横,萌了短见。
3. 在呼冤无门,走投无路之际,一天,他忽然看到报纸上一则关于林巧稚参加人大会议的讯息,心想三姑或许可以帮他一点忙。
4. 由于毛泽东同志的建议,由于他沿途一路找王稼祥同志,找周恩来和朱德同志,以及找刘伯承、彭德怀、聂荣臻等同志交谈,做耐心细緻的说服工作,毛泽东同志的主张得到了大多数领导同志的支持,特别是王稼样同志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毛泽东同志,李德和博古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接受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于十二月十二日在通道城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

本文由'由泉润'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