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

中国新文学的建构既是文学观念的革命,也有知识认知方式的变革。中国新文学拥有丰富的观念谱系,它既继承传统西方文学,也超越传统和西方。新文学观念既渗透和影响了新文学创作,也激活发现了新的文学世界,从而使中国文学有了新的价值认同和知识建构。本书立足于重新清理和阐释新文学观念的发生与文学知识的形成,从文学观念与知识发生学角度讨论了新文学的历史过程及其研究的意义转型,认为新文学观念是新文学的身份标识,文学知识是当代社会对它的认同与接纳,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创造了新文学丰富的意义。

基本介绍

书名: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出版社:人民出版社页数:258页开本:16品牌:人民出版社发行作者:王本朝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7010122334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知识谱系》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王本朝(1965——),重庆市梁平县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着有《20世纪中国文学与基督教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制度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 1949—1976)》等。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重庆市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等。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文以载道”观的批判与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一、价值重估:文以载道的批判 二、暗度陈仓:文以载道的赓续 三、左支右绌:新文学的再批判 四、相反相成:新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二章“美”作为新文学的尺度及其限度 一、美学的兴起与新文学的发生 二、 “美”的确立与新文学的定义 三、美的质疑与新文学观的重建 第三章白话文运动中的文章观念 一、文章即说话:白话文观念的确立 二、白话何以成文:白话文的被质疑 三、怎样做好白话文:白话文观念的反思 四、观念的离合:白话文与新文学的两难 第四章“主义”话语与五四新文学运动 一、“主义”话语:新文学的价值构想 二、 “主义”纷争:新文学运动的展开 三、创作的压抑: “主义”话语的质疑 第五章抒情作为“主义”与新文学的自我认同 一、抒情传统的现代转换 二、抒情主义的身份认同 三、抒情主义的质疑与焦虑 第六章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的建立 一、从文学革命到整理国故 二、整理国故与新文学秩序 三、整理国故与新文学论战 第七章文学批评与新文学秩序的重建 一、文学批评的意义 二、文学秩序的建立 三、文本与秩序的矛盾 第八章《文化批判》与新文学的话语革命 一、一份杂誌与一种话语 二、话语如何被建构起来 三、文学话语的力量 第九章诗学的政治:京派文学的审美主义 一、审美主义:京派的文学追求 二、审美主义与现代政治 三、审美与政治:京派的时代语境 第十章民族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作为文学的民族主义 二、文学民族主义的矛盾 三、文学民族主义的意义 第十一章中国现代文论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一、命题的提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二、新传统:重估中国现代文论 三、话语构想:重建中国文论 第十二章日本经验与新文学的激进主义 一、日本经验与新文学的发生 二、新文学为何而激进 三、日本经验的多面性 第十三章 “地域”如何成为新的文化空间 一、文学:体验与想像 二、学术:新儒学的北碚阶段 三、教育:乡村化与实践化 第十四章走向多元化的中国现代文学知识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化 二、文学知识化的历史进程 三、文学知识的多元化 第十五章重写文学史:一段问题史 一、重写文学史的学术背景 二、文学史重写如何可能 三、文学史重写的意义及限度 第十六章学科与意义: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 一、重建新的意义空间 二、学术定位:新国学 三、学科传承:文学教育 第十七章外部与内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 一、外部研究:现代文学与现代社会 二、内部研究:回到文学本身 三、超越内外:现代文学研究的方法论 第十八章新史料的发掘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诉求 一、史料发掘与学科诉求 二、史料意识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当代性 第十九章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一、文学研究的现代性 二、文学研究的全球化 三、文学研究的历史性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由'车邵美'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