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3)》以“汇聚研究生教育研究成果、展示研究生教育研究现状、启发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为定位,从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研究生培养研究、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研究生招生与就业、研究生德育研究、学科建设研究、研究生教育管理问题研究、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九个专题对我国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帮助读者从巨观视角把握中国研究生教育的重点领域和问题,进而準确把握当前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内容、热点与趋势。《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3)》适合研究生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和管理者参考。

基本介绍

书名: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作者: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进展报告编写组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语种:简体中文ISBN:9787504664938外文名:Chinese Graduate Education Research Progress Report 2013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页数:204页开本:16品牌:科学普及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3)》由赵沁平编着的。通过《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3)》能够初步勾勒出2012年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概况,扼要概括出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準确提炼出研究的核心思想和主要观点,为关注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的研究者、管理者和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赵沁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副部长。王战军,现任北京理工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 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副主任。

图书目录

文献概述 第一节文献检索 第二节文献分布 第三节2012年度研究热点概要 专题一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第一节研究生教育发展 第二节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 第三节研究生教育基层学术组织 第四节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 第五节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第六节研究生教育信息化 第七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第一节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 第二节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 第三节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 第四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三研究生培养研究 第一节研究生培养模式 第二节研究生能力与素质 第三节研究生课程与教学 第四节学位论文及其质量控制 第五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第一节导师遴选 第二节导师责任与权力 第三节导师指导 第四节导师培训与评价机制 第五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五研究生招生与就业 第一节研究生招生研究 第二节研究生就业研究 第三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六研究生德育研究 第一节研究生学术道德 第二节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研究生心理研究 第四节研究生日常行为及生活 第五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七学科建设研究 第一节学科建设内涵及其定义 第二节学科建设质量评价研究 第三节学科建设制度发展研究 第四节重点学科建设研究 第五节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他专业学科建设 第六节研究生学科文化建设 第七节学科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八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第一节巨观管理体制 第二节微观管理体制 第三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专题九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规模、发展与结构的比较 第二节教育管理体系比较 第三节培养模式的跨国比较 第四节文献分布及其特点分析 2012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要目辑览 专题一研究生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专题二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专题三研究生培养研究 专题四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 专题五研究生招生与就业 专题六研究生德育研究 专题七学科建设研究 专题八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 专题九研究生教育国际比较研究

序言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 (代序) 近年来,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成为高教界谈论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观点纷呈,百花齐放。这是一个好兆头。 大学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最为活跃、最为包容、最为厚重社会文化。从这种文化中走出去的是民族人才、国家栋樑,对国家和民族产生着最为深远的影响。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精髓,是大学文化的价值观取向。大学精神是每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教师、学生所信仰、所具备的一种理想、追求和意志。大学精神应当成为人类社会的一座精神灯塔。 大学精神的核心是:坚信自然和社会发展存在科学真理,并坚持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这种精神主导下的大学才能培育出“只问是非,不计个人利害”的国家栋樑,才能培育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 追求科学真理,究其根本,是人类探求未知的本能。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不好的教师是给学生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使学生找寻真理。”只有保持这种追求,才能永葆科学的激情,才能不失败、不怕挫折,使科学和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坚持大学精神、追求科学真理需要科学、民主的大学文化氛围,包括科学、民主的价值体系、思维方式、制度约束和行为规範。只有这种文化才能消除浮躁,克服急功近利;才能承认不足,宽容失败,鼓励学术的自由探索。承认不足,科学和社会才有进步的可能;宽容失败是新思想、新方法萌生的土壤;自由探索,就是要鼓励多元思考,给那些充满创新激情,思维活跃的人才提供广阔宽鬆的学术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大学长期受功利主义、官本位和同质化的不良影响,文化积澱薄弱,形成科学、民主,富有个性的大学文化尚有很长的路要走。 坚持大学精神、追求科学真理重要的是崇尚理性。追求真理的道路曲折複杂,唯有理性才能引导我们客观洞察、冷静思索、脚踏实地,从必然王国走入自由王国。崇尚理性最重要的是对客观规律的敬畏和遵从。追求科学真理就是要发现、揭示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使我们的行为遵从这些规律,进而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应该看到,一些非理性的因素还在影响着大学的发展。行政决策“拍脑袋”,发展目标“跨越式”,科学研究“短平快”,人才培养“超常规”;一些媒体和网路充斥着缺乏理性的情绪发泄;在我们的学术批评中,基于实证和逻辑的讨论还没有成为大家的习惯和风气……凡此种种,都与科学理性相悖,都腐蚀破坏着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影响着人才科学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养成。 崇尚理性要提倡理性的怀疑和批判。怀疑是求真的起点,批判是求真的手段。马克思的座右铭是“怀疑一切”,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科学家李四光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我们要尊重前人的研究成果,并在基础上继续进步,但更要相信亲自研究、亲自实践中的发现。要敢于超越前人,挑战权威,无论他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出自大学的怀疑和批判应当是理性的。怀疑的目的是求真,批判的结果是揭示真理。但是,我们的大学现在有着太多的混同于一般社会上的无实证、无逻辑的宣洩。为批判而怀疑,为反对而批判,不为求真,没有建树,这种现象甚至出现在一些大学的讲台上。文学家、革命斗士鲁迅先生也说“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我们的大学要使学生具有理性的怀疑和批判精神,就必须倡导并使他们具有进行实证的能力和运用逻辑的习惯,成为科学道德高尚的人。 坚持大学精神、追求科学真理的真谛是实践。探索科学真理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是思维、推理、实验,但检验真理的标準只有实践。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所有的理论法则都依赖于实践法则”,爱因斯坦说“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总是鼓励学生去实际行动”,荀子说“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还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毛泽东同志说“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準。”哲人先贤对追求真理过程中实践的本质作用谈得非常透彻。 我们要坚持大学的精神,不断积澱、净化和发展大学文化,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在优良的文化薰陶下,成长为“既会动脑,又会动手”、“与真理为友”、“自强不息”、“求是创新”、“行为世范”的优秀人才。 最后,以《礼记·中庸》中的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与同仁共勉。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会长 赵沁平 (原载《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7期“要论”)
  

本文由'帛懿'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