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昆明理工大学(原昆明工学院创建于1954年,现已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文科(含艺术)、法律、教育、哲学、医学等多科性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一直坚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取得成效。

基本介绍

中文: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外文名: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tallurgical Engineer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创建于:1954年地区:昆明:昆明工学院

成就荣誉

中心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成果显着。1990年“真空冶金”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2年“有色冶金概论”获高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1992年“冶金动力学”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第二届优秀教材二等奖;2003年“冶金设备”课件获第七届全国媒体教育软体大赛优秀奖;2004年“冶金工程重点学科新世纪系列教材建设”教改成果获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材料工程专业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项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7年“冶金过程动力学导论”获全国冶金优秀教材奖一等奖;2005年“重有色金属冶金学”获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材料科学基础”获云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4年昆明环能科技有限公司获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画竞赛银奖及首届“红塔杯”云南省大学生创业计画大赛金奖;2007年 “新型零排放高效发电系统的研究”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作品竞赛三等奖。
每年进入中心实验的学生人数 1200余人,其中东南亚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留学生40余人,年均实验人时数9.8余万。中心现拥有实验室面积6000余平方米,近5年添置本科实验教学仪器设备327台套,价值2058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设备53台套(见附表1)。
实验教学中心除完成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任务外,利用自身先进的实验设备,近5年支撑了140余项科研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本科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研究工作,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973计画课题,863计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画等国家级项目21项;获各项奖励31项,其中国家级1项,教育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1项,省部级14项,其他奖项15项;出版专着12部、教材18部;申报专利200余项,其中已授权专利32项。已有一大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本科实验教学资源
2008年我中心获得云南省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发展沿革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工程专业起源可追溯到1925年东陆学堂矿冶科,1954年由云南大学矿冶系、重庆大学有色金属冶金专业、贵州大学矿冶系等组建成昆明工学院冶金系,1962年甘肃工学院(现兰州理工大学)钢铁冶金专业併入昆明工学院冶金系。改革开放后,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校冶金工程专业衍生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热能工程专业。1999年10月由冶金工程专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组建材料与冶金工程学院,随之成立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已成为我国冶金、材料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经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中心设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家谘询委员会,为实验教学改革进行指导及对重大事项进行谘询。中心以“学生为本,夯实基础、依託学科、突出创新、注重能力”为实验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 “实验技能、科学素质、创新意识”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依託有色金属冶金国家重点学科、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及校外实习基地,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成型控制工程8个专业的学生,建立了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8个实验教学模组、22门实验教学课程的大冶金工程实验教学新体系,成为立足云南、面向国内辐射东南亚的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2007年冶金工程专业被评为为国家第一特色专业。2008年冶金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云南省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创建背景

20世纪80年代与云南锡业公司合作推行“顶岗实习”的模式,对此《光明日报》于1988年9月23日作了专题报导;实验教学採用实验课单独设课并以“大循环”的方式开设实验,该改革得到各高校一致好评,1988年获得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教学改革成果奖;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进行教学改革,结合冶金企业热能平衡测试把有关课程的教学从学校移到工厂进行,《光明日报》于1989年2月1日、《中国有色金属报》于1989年12月31日分别对该教学改革成果进行了报导。冶金工程专业是昆明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强的专业。在所培养的毕业生中有徐祖耀、殷之文、张国成和戴永年4位院士,在师资队伍中有李梦庚、刘纯鹏、谭庆麟、戴永年、蔡乔方、罗庆文、李振家、常鹏北、杨显万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响的老一辈学科带头人,涌现了谢刚、华一新、陶东平、魏昶、彭金辉、王华、杨斌、郭忠诚等一批有活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李梦庚教授发明的“连续螺旋结晶机”与戴永年院士发明的“焊锡真空蒸馏炉”构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锡精炼技术,此技术先后出口英国美国巴西、玻利维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其中李梦庚教授发明的“连续螺旋结晶机”被世界冶金界公认为20世纪锡冶金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本文由'墟散贤淑'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