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上洛(日本历史事件)

上洛(日本历史事件)

上洛本为上京,前往都城之意。洛是谓洛阳,周代以后常定都此地,故渐被用作京城、或都之意。日语中的上洛,主要是谓前往京都,而京都的别称就是洛阳(rakuyo),故谓“上洛”。

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上洛”主要是用于形容实力最强的地方藩首(大名)集结大军开往京都表明地位的过程,有些类似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会盟”。

基本介绍

中文:上洛本为:上京译为:前往都城之意类型:日本历史事件

简介

“上洛”主要发生在日本的战国时期,譬如今川义元当年上京都朝见天皇,以证明自己拥有争霸天下的实力,就称为上洛(但最后没有成功);甲斐大名武田信玄就曾组织上洛。再比如《太閤立志传》系列里织田信长整天提的“上洛”也是此意。

上洛

来历

“洛”的来历:京都古城建筑城市规划的突出特点是,同中国唐朝的洛阳城和长安城十分相似,京都的历史始自平安时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维新迁都,一千多年来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来设计,不仅设计一样,连选址也是依据中国风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东侧为“左京”被称为“洛阳”,西侧为“右京”被称为“长安”。虽然是依据当时的风水术选址,但右京长安的风水并不好,地处沼泽,开发工作还没有成功就荒废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阳”。于是,一千多年来京都就一直被称为洛阳。

大名“上洛”大名“上洛”

城北中央为皇室所在的宫城,宫城之外是作衙署之用的皇城,而皇城之外是作为一般官吏、平民居住的都城。全城面积约20平方公里,呈长方形,街道纵横,对称相交,形如棋盘,因而日本人总喜爱称京都为“洛阳”、“洛城”。在鎌仓幕府时期被称为长安的西京衰落下去,而东京洛阳兴盛起来,超过了西京。所以当时的日本人将京都称为洛阳,而战国大名进京也就自然称为上洛了。

京都方点阵图京都方点阵图

由于首都被称为洛阳,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战国大名带兵攻入京都的行动被称为“上洛”,上洛是诸如武田信玄等战国大名追求的目标,如同中国春秋时期的“问鼎中原”(称霸诸侯)。同样,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区被称为“洛中”。京都府内至今仍随处可见诸如“洛东”、“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阳”之类的地名。除了京都之外,日本的另一个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称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迁到了洛阳,所以,奈良就仿照汉魏洛阳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近些年,日本还诞生了“洛阳学”,是专门用来研究古都洛阳的一门学科。

本文由'郭兰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