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职业人格

职业人格

定义

职业人格是指人作为职业的权利和义务主体所应具备的。

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物质经济关係、道德文化价值取向、精神素养、理想情操、行为方式的综合体。它既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又是人的职业素质的核心部分。

基本介绍

中文:职业人格外文名:Occupational Personality释义:基本人品和心理面貌归属:职业素质

重要性

职业人格一个人为适应社会职业所需要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职业人格由个人的生活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性质所决定的。良好的职业人格一经形成,往往能使职业观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表现,反映在行动上表现出自制力、创造力、坚定、果断、自信、守信等优良品质。健全的职业人格是人们在求职和就业后顺利完成工作任务,适应工作环境的重要心理基础
职业人格的培养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与外界社会环境对人们职业规範要求的有机统一过程,是一个複杂的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健康的职业人格

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是人们由于特定的社会分工而形成的具有专门业务和特定职责的社会活动。所谓职业观,就是人们对这一特定的社会活动的认识、态度、看法和观点,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

良好的职业性格

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方面的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徵。职业性格是一定的职业对从业者在性格上的要求。
高度的责任心、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认真细緻、勤奋好学、坚毅自信、严于律己等特点,是商品经济社会要求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性格特徵。而每一种特定的职业又要求从业者具有适应职业特点的职业性格。如服务行业要求从业者具有耐心、礼貌、热情大方等性格特徵,如果缺少了这些性格,或与这些性格格不入,就很难胜任这项工作。所以,良好的职业性格对从业者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积极的创新意识

创新原本是人的基本特徵,人类是在不断地“创造前所未有”的过程中前进的。
创新强调的是个性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没有特色。因此,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健康职业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较强的社会能力

实践能力概括地可以分为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能力指本行业必备的专业技能,是上岗后能胜任工作的保证。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社会行为能力,如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条件

类型

工具型人格

思想单纯,思维简单情绪反应低,可接受枯燥重複繁重的工作。
在社会层面上,工具型人格最为普遍,众多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都是由这种人承担。

技术型人格

具备相当的思维变通能力,可以完善的创造性地处理专项事物。技术型人格是中国当下大学的奋斗目标,但对社会企业来说,好的技术型人格仍是供不应求。

专家型人格

在一定领域内达到相当高的专业水準,甚至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专家型人格是技术型人格的升级版,但更多的技术型人格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专家型人格。

管理型人格

性格精细,富于耐心,自制力强,善于处理错综複杂繁琐无趣的事物。管理型人格是经济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构成庞大的经理群体,使社会效益实现最大化。

社交型人格

精于世故,人情练达,看人下菜,工于心计,擅长权谋,野心勃勃。社交型人格是人类社会的精灵,他们往往构成一个社会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仅是意见领袖,而且扮演着各类型人格整合者的重要角色。
创业角度说,社交型人格成功率最高,因为他最能发现社会需求并实现理想。管理型人格有可能对内达到井然有序,但作为创业者,他很难在市场的激荡中辨清方向。专家型人格可以独立作业,往往成为顾问,或者成立个人工作室。技术型人格是社会的中农,他们构成未来社会的中产阶级。工具型人格的优势是勤劳,而勤劳是中国人的美德。
当然,对具体的个人而言,每个人的人都不是单一的,而是複合型的,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人格同时有所体现。

本文由'频统宇'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