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王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燕(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王燕,女,山东邹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师。

基本介绍

中文:王燕国籍:中国出生:山东邹城职业:教授毕业院校北京师範大学代表作品: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文献研究性别:女

教育背景

(1)1991年至1998年 保送山东曲阜师範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学士、硕士学位
(2)1998年至2001年就读于北京师範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2001年至2003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后
(2)2005年11月至2006年2月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助理
(3)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 Freeman Fellow
(4)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 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访问学者
(5)2016年1月至2016年2月 日本关西大学 JSPS访问教授

研究方向

(1)宋元明清文学
(2)中国古代小说
(3)19世纪海外汉学
(4)中国近代文学研究

教授课程

(1)中国古代文学史
(2)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3)中国古代作家研究
(4)中国古代文体研究
(5)古典小说英译研究

重要获奖

独立编着的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二)》荣获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主要学术兼职

(1)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
(2)日本“东西文化交涉学会”会员
(3)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代表性论文

(1)中国通俗文学的海外传播,《光明日报》,2018年9月10日。
(2)谢卫楼与曹操形象的海外建构,《文学评论》,2018年第1期。
(3)德译《中国童话》与《西游记》学术探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5期。
(4)19世纪英译《三国演义》资料辑佚与研究——以德庇时的《三国志节译文》为中心,《复旦学报》2017年第3期。
(5)汤姆斯与《三国演义》的首次英译,《文学遗产》2017年第3期。
(6)艾约瑟《汉语会话》与《三国演义》的英译,《明清小说研究》,2017年第3期。
(7)翟理斯与英译“聊斋”的相互成全,《文汇报》,2017年1月8日。
(8)十九世纪西方人视野中的《三国演义》,《中国文化研究》,2016年第4期。
(9)德庇时的汉学成就,《文汇报》,2016年8月30日。
(10)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淫书”《红楼梦》,《红楼梦学刊》,2016年第4期。
(11)《中外小说林》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中山大学学报》,2016年第3期。
(12)《小说时报》在易代之际的多元化功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3月14日。
(13)《小说时报》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韩国《中国语文论译丛刊》,2016年1月,总第38辑。
(14)《海上奇书》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明清小说研究》,2015年第3期。
(15)李伯元与《绣像小说》研究,《文学与文化》,2015年第2期。
(16)语言奇才包令与英译《花笺记》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4年第6期。
(17)《花笺记》:第一部中国“史诗”的西行之旅,《文学评论》,2014年第5期。
(18)《儒林外史》何以在英语世界姗姗迟来,《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7月19日。
(19)《汉文诗解》与中国诗歌的早期海外传播,《文艺理论研究》,2012年第3期。
(20)伟烈亚力《汉籍解题》的小说目录学价值,《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
(21)英国汉学家梅辉立《聊斋志异》译介刍议,《蒲松龄研究》2011年第3期。
(22)马礼逊与《三国演义》的早期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
(23)华人史学在美国——以刘广京的史学为中心(译文),李金强主编《世变中的史学》,广西师範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
(24)作为海外汉语教材的《红楼梦》——评《红楼梦》在西方的早期传播,《红楼梦学刊》,2009年第6辑。
(25)站在欧洲汉学的起点上,《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12月8日。
(26)宝玉何以被误读为女士——评西方人对《红楼梦》的首次解读,《齐鲁学刊》,2009年第1期。
(27)试论《聊斋志异》在西方的最早译介,《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2期。
(28)《聊斋志异》西传第一文,《蒲松龄研究》,2007年第5期。
(29)报刊的兴起与小说文体的变革,《文学论集》集刊,2006年12月。
(30)《绣像小说·序言》(全十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12月。
(31)一次失败的窃火:中国第一种小说期刊《海上奇书》论略,《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32)论早期《申报》刊载的文学作品,《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33)报刊的兴起与小说文体的演变,韩国《中国小说论丛》,2004年 9月,总第20辑。
(34)一篇关于李伯元的佚文,日本《清末小说》,2004年年刊,总第27号。
(35)近代中国本土原创侦探小说,《齐鲁学刊》,2003年第2期。
(36)传统现代转型中作家的职业选择,香港《新亚学刊》,2002年第1期。
(37)风靡一时的晚清侦探小说,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2002年集刊,总第49号。
(38)近代作家与笔名,《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4期。
(39)《红楼梦》叙事学比较研究,《文学评论》,2000年青年学者专号。
(40)掌故大师——郑逸梅,《文史知识》,2000年第1期。
(41)重读《晚清小说史》,《书品》,1999年第6期。
(42)近代科学小说论略,《明清小说研究》,1999年第4期。
(43)《十日谈》的狂欢化色彩及其叙事学阐释,《聊城师範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主要专着

(1)19世纪《三国演义》英译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4月。
(2)晚清小说期刊辑存(全六十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5月。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4)晚清小说期刊史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

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9世纪《三国演义》的英译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8BZW068,正在进行。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代来华西士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早期海外传播,项目编号12CZW046,2018年优秀结项。
(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清末民初小说期刊史论,项目编号06CZW011,2012年优秀结项。
(4)19世纪英译中国古典小说资料整理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科研项目,一期(2015-2017)优秀结项,二期正在进行。

本文由'雅蕊小公主'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