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金贤敏

金贤敏

金贤敏,男,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别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九三学社社员 。

2008年获得中国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3 年入选上海市“千人计画”特聘专家,2014 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画”,2015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2015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201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2013年起金贤敏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组建成立光子集成量子信息实验室,长期致力于光子晶片,量子存储,量子信息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绍

中文:金贤敏外文名:Xianmin Jin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安徽合肥

人物经历

2004~2008年师从潘建伟院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08~201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老师实验室做博士后
2010年起赴英国牛津大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合作导师为牛津大学副校长,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量子光学和超快光物理专家Ian Walmsley教授。期间在光存储和光子晶片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作为骨干,参与了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基金项目(EPSRC)和美国空军科学研究基金项目(AFOSR)。
2012年同时获得欧盟授予的“玛丽居里学者”(Marie Curie Fellow)和牛津大学“沃弗森学院学者”(Wolfson College Fellow),并获资助依託牛津大学独立开展光存储和量子网路的实验研究。
2013年起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组建光子集成与量子信息实验室。
2014年11月辞去牛津大学的职位全职回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

主要成就

科学研究

迄今与合作者在高水平刊物上发表文章35篇。其中包括Science (2 篇),Science Advances (1 篇),Nature Photonics (5 篇),Nature Physics (1 篇),Nature Communications (3 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 篇)。
文章已被SCI引用1600多次,获得发明专利5项。研究工作多次被国际科技以及大众媒体,甚至美国军方的报导和关注,包括TIME,Nature,Science,Scientific American,Physics World,New Scientist,Physicstoday,IEEE Spectrum,WIRED等。
第一作者完成的“远距离量子隐形传态”工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Nature Photonics上,并且入选两院院士评选的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科技部评选的2010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7年8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成功进行了首个海水量子通信实验,观察到了光子极化量子态和量子纠缠可在海水中保持量子特性,在国际上首次通过实验验证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
2018年05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通过“飞秒雷射直写”技术製备出节点数达49×49的晶片,是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集成光量子晶片,也是国内首个光量子计算晶片。
2018年06月,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团队与南方科技大学翁文康教授合作,首次将机器学习技术套用于解决量子信息难题,实验实现了基于人工神经网路的量子态分类器。

荣誉表彰

2012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3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
2013 年入选上海市“千人计画”特聘专家;
2014 年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画”;
2015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画;
2015年入选世界经济论坛“青年科学家”;
2016年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
2018年入选上海青年科技英才。

本文由'伟博小公主'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