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四折

四折

简介:元杂剧的基本体制,一般每部剧作都是四折。 要点: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少则 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脚色主唱。四套曲子大抵与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适应。 此外,为了交代或衔接剧情,有时加“过场戏”。这种“过场戏”,或一或二,前后位置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明刊本的元杂剧,标为“楔子”。“楔子”是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的意思。 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后人常用“四折一楔子”来概括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基本介绍

中文:四折简介:元杂剧的基本体制要点: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组成: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剧本体制:四折一楔子

简介

元杂剧的基本体制,一般每部剧作都是四折。

要点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剧本体制。元杂剧剧本一般都安排唱北曲四大套,每套各有若干支曲子,少则3支,多则20余支,同属一个宫调,一韵到底;每套曲子都由正末或正旦一个脚色主唱。四套曲子大抵与戏剧冲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段落相适应。
此外,为了交代或衔接剧情,有时加“过场戏”。这种“过场戏”,或一或二,前后位置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而定。在“过场戏”里除宾白外,只唱〔仙吕·赏花时〕或〔正宫·端正好〕等一、二支曲子,后来明刊本的元杂剧,标为“楔子”。“楔子”是取木工加楔入榫,使之密合牢固的意思。
元杂剧的这种剧本结构形式,从现存的《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可以概见。后人常用“四折一楔子”来概括元杂剧的剧本体制。

统计

全部四折:现存元杂剧四折作品共70部(全部作品均採用《全元曲》所收录的,总共186部作品),其中包括12部作品只存曲子,而无宾白,剧情结构较难分析

全部

少量其中经典的只存曲子,而无宾白的12部作品,分别是:《诈妮子调风月》、《关张双赴西蜀梦》、《新刊关目看钱奴买冤家债主》、《新刊的本泰华山陈抟高卧》、《新刊关目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尉迟恭三夺槊》、《新刊关目汉高皇濯足气英布》、《大都新编关目公孙汗衫记》、《李太白贬夜郎》、《萧何月夜追韩信》、《承明殿霍光鬼谏》、《新刊关目陈季卿悟道竹叶舟》。

少量

</strong>
多数其他58部作品,从剧情结构入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多数

一、四折之间大体遵循“起,承,转,合”这个传统思维的,有27部作品,约占一半左右,分别为: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中秋切鲙》、《温太真玉镜台》、《裴少俊墙头马上》、《好酒赵元遇上皇》、《楚昭公疏者下船》、《便宜行事虎头牌》、《花间四友东坡梦》、《沙门岛张生煮海》、《梁山泊李逵负荆》、《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严子陵垂钓七里滩》《李太白匹配金钱记》、《昊天塔孟良盗骨》、《刘玄德醉走黄鹤楼》、《西游记第一本、《西游记》第五本、《西游记》第六本、《吕洞宾桃柳升仙梦》、《铁拐李度金童玉女》、《诸葛亮博望烧屯》、《新刊关目诸葛亮博望烧》、《孟德耀举案齐眉》、《锦云堂暗定连环计》、《郑月莲秋夜云窗梦》、《十探子大闹延安府》、《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
</strong>
例如《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第一折,赵盼儿劝宋引章勿嫁周舍,埋下伏笔;第二折,矛盾出现;第三折,赵盼儿设计骗周舍,救宋引章;第四折,大团圆,周舍上当后告官无用。四折之间,沿着“起因(或称祸根)——发展(难免的苦果)——高潮(智救姐妹)——结局(善恶得报)”,可谓“起、承、转、合”。以下作品亦大致如此。
《望江亭中秋切鲙》,第一折,白士中与谭记儿喜结良缘;第二折,风云突起,杨衙内仗势剑金牌,来取白性命;第三折,谭记儿智赚势剑金牌;第四折,喜剧性大团圆。
《温太真玉镜台》,第一折,请温入室;第二折,温设计为刘倩英说亲;第三折,温、刘不合;第四折,王府尹玉成温、刘。
《裴少俊墙头马上》,第一折,裴、李相识,诗约夜会;第二折,私会被见,双双私走;第三折,花园撞破,天各一方;第四折,少俊高中,合家团聚。
《好酒赵元遇上皇》,第一折,人物出场,赵元被迫送公文、写休书;第二折,与圣人相交;第三折,赵元遇光普被封;第四折,皇上召见,替元出气。
《楚昭公疏者下船》,第一折,阖庐索剑,昭公不予,吴伐楚;第二折,吴楚大战,楚败;第三折,昭公逃生,疏者下船;第四折,包胥借兵,昭公复位
《便宜行事虎头牌》,第一折,认亲赐金牌;第二折,别亲赴任去;第三折,误军机受罚;第四折,携酒侄赔情。
《花间四友东坡梦》,第一折,东坡一劝佛印;第二折,东坡二劝佛印;第三折,松神逐四友;第四折,佛印点化众人。
《沙门岛张生煮海》,第一折,抚琴相遇订终身;第二折,寻女不遇见仙姑;第三折,三件法宝逞威力;第四折,终成佳配共成仙。
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的思维影响到其他文学作品,“起、承、转、合”也符合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元杂剧四折之间採用这种体制亦符合常理。
二、元杂剧作为叙事作品,随着剧情需要,也追求体制变化,这中间用的较多的是採用“起、转、再转、合”,共有15部作品,分别为:
《钱大尹智勘绯衣梦》、《包待制智勘后庭花》、《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四丞相高会丽春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汉高皇濯足气英布》、《鲁大夫秋胡戏妻》、《陶学士醉写风光好》、《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忠义士豫让吞炭》、《功臣宴敬德不伏老》、《玉箫女两世姻缘》、《宜秋山赵礼让肥》、《风雨像生货郎旦》、《刘千病打独角牛》。
例如《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一折,李庆安、王闺香相会,约定夜间送银;第二折,裴炎行兇,庆安被审;第三折,智擒凶贼;第四折,真相大白。四折之间,依次为“引子——意外——智解——结局”,剧情两次转变,搬演出来很是吸引观众。以下作品,也大多遵从“起、转、再转、合”这种体制。
《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第一折,人物出场,剧情发展,王庆、张氏定计谋李顺;第二折,李顺中计休妻,王庆兇残杀人;第三折,小二强杀人,书生遇翠鸾,廉访问详情,包拯细断案;第四折,真相大白。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第一折,众屠户宴酒,决议杀丹阳;第二折,夜杀丹阳,点化入道;第三折,摔子休妻,再受点化;第四折,六贼与子,三点成仙。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第一折,四丞相宴射领赏;第二折,香山输双陆,打李圭受罚;第三折,贬居被徵用;第四折,胜归再受赏。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第一折,吕蒙正得佳配;第二折,刘员外设计激蒙正;第三折,吕蒙正高中试娇妻;第四折,全家终团圆。
以上作品,反映了元人杂剧创作的创新精神,从剧情出发调整四折体制关係,塑造更好艺术形象
三、元杂剧除了以上创新之外,还有其他尝试。
1、四折之间为“起、承、再承、合”的作品8部,分别如下:
《西华山陈抟高卧》、《西游记》第二本、《西游记》第三本、《马丹阳度脱刘行首》、《随何赚风魔蒯通》、《鲁智深喜赏黄花峪》、《汉钟离度脱蓝采和》、《张公艺九世同居》。
例如《西华山陈抟高卧》,第一折,陈抟为赵、郑推算前程;第二折,使臣招陈抟出山;第三折,朝堂陈抟高论;第四折,陈抟淡薄名利。
《西游记》第二本,第五出,诏饯西行;第六出,村姑演说;第七出,木叉售马;第八出,华光署保。
《西游记》第三本,第九出,神佛降孙;第十齣,收孙演咒;第十一出,行者除妖;第十二出,鬼母皈依。
《马丹阳度脱刘行首》,第一折,重阳指点鬼仙生;第二折,丹阳初点刘行首;第三折,丹阳二点刘行首;第四折,行首终悟大道明。
2、四折之间为“起、转、承、合”的作品6部,分别如下: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晋陶母剪髮待宾》、《西游记》第四本、《萧淑兰情寄菩萨蛮》、《瘸李岳诗酒玩江亭》、《冯玉兰夜月泣江舟》。
例如《邓夫人苦痛哭存孝》,第一折,李存信、康君立巧进谗言,使存孝改镇邢州,剧情矛盾产生的缘由;第二折,定鬼计,杀存孝;第三折,历数存孝之功,痛哭存孝之死;第四折,为平民愤,灭二谗臣。
《晋陶母剪髮待宾》,第一折,立信借钱遭母斥;第二折,为儿待宾剪青丝;第三折,儿别母亲上京城;第四折,子中状元母受封。
《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妖猪幻惑;第十四出,海棠传耗;第十五出,导女还裴;第十六出,细犬禽猪。
《萧淑兰情寄菩萨蛮》,第一折,诉衷情秀才不应;第二折,寄词书遭生拒斥;第三折,因情病再写心泪;第四折,兄为妹玉结良缘。
3、四折之间为“起、再起、转、再转”的作品2部,其一为《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一折,鲁肃定三计,乔公评说关羽及三计之不可行;第二折,司马徽评定关云长及荆州之不可取;第三折,关公决定单刀赴会;第四折,关羽豪气如云,叹历史兴亡,赴会痛斥鲁肃,全身而回。
另一部作品,是与此相似的《古杭新刊的本关大王单刀会》。

本文由'星冷梅'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