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经验  > 正文

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

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

海龙囤土司遗址雄踞于遵义市主城区20公里的汇川区高坪镇大山深处,曾为杨氏土司的“夏宫”和战时军事中心,始建于宋宝佑五年(1257年),现存主要是明万曆年间(1595年至1600年左右)的遗存,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遗址区面积含遗产区和缓冲区共12.9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城防设施,行政及生活设施、手工业设施、交通设施以及水井遗址5处,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蹟之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出土地点:1595年至1600年馆藏地点: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蹟之一所属年代:1257年
海龙囤雄踞于今贵州遵义城西北约30里的龙巖山东麓,旧称龙巖囤。这里一蒂孤悬,群山固结,三面环溪,阴深峻险。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佑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虽然遗址已被付之一炬,但考古工作者希望从现存斑驳的废墟遗蹟中找到一丝当年盛极一时的影子。据近代历史学家谭其骧《播州杨保考》记载:“播州版籍虽列于职方,然专制潜力,自相君臣,赋税之册,不上户部;兵役之制,不关枢府,名为外臣,实为一独立政权。”可见,当年称霸一方地方势力使海龙囤犹如一个小朝廷,建筑设定也极为讲究、颇显奢华。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飞不无感慨地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海龙囤都是山地建筑的杰出典範,蕴藏着深邃的军事防御理念,它至今完整真实地保存着明末废弃时的格局。”
从选址看,海龙囤三面环水,一面衔山,四面群山环绕,囤在中央,宛若莲蕊,其选址符合阳宅“枕山、环水、面屏”的理想模式。“选址时无疑既考虑了风水的因素,又考虑了城防的需要。”李飞说。
关于海龙囤的规模和形制也有了新的发现。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定。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绣花楼”等遗蹟,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蹟,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开新王宫神秘面纱
2012年4月,接到任务后,考古队就在海龙囤驻扎了下来。刚上山,就遇着天公不作美,连着多日天气阴霾持续降雨。“不但我们住的工棚回潮厉害地面上一天到晚就像刚打翻了水桶,被褥也是湿漉漉的。更要命的是,带来的电脑、印表机、相机等办公用品也由于受潮罢工了。”考古队员说,当时的情形很让人着急,因为此次发掘时间仅为两个月。
而且,考古工作在退耕还林的山林中进行,要挖坑、砍树,所以有时会遭到当地民众的阻挠。为了解决这些矛盾,拉近与当地老百姓的距离,考古队还特意联合当地媒体搞了一次针对村民孩子的助学活动
排除万难后,考古工作真正有条不紊地大规模展开了。对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重要的成果之一,斑驳的城墙面目全部显现,共长504米。在发现城墙之后,新王宫的大体面貌也逐渐显露。这是一组以中央踏道为中轴线、两侧屋宇鳞次栉比的庞大建筑群,面积达1.9万平方米,此次重点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新王宫大体遵循“前朝后寝”的建筑格局。王宫内还专设了杨应龙卧室位置居后。李飞说:“根据平面图推测,‘三台星’为卧房的可能性最大。”在“三台星”东侧一直被讹传是水牢的地方,经发掘证明实为一通道。而民间之前关于“金银库”“军器库”之说,经探测表明,这两处均处于宫墙外,似不太可能。
在此基础上,考古队对海龙囤周边也进行了考察。在老王宫南侧王武志家周边一带,发现数座砖窑,通过对其中一座清理髮掘发现,其出土的砖体类型尺寸与新王宫出土的砖体完全相同,确认是一座明代官窑。在太平乡附近的窑址旁,曾发现与新王宫所用一模一样的脊兽,可以断定囤上所用脊兽应烧制于此。李飞说:“这些发现表明,海龙囤在营建之初,就充分考虑到包括砖瓦在内的各种建筑材料取用地,就地取材避免造成远距离运输的不便,这一发现对新王宫建筑结构的探索提供了重大依据。”
那幺,人们不禁要问,如此意义重大的遗址将如何保护呢?专家们对此意见并不统一。有的建议回填,有的认为可以就地建博物馆。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该遗址採取了临时性保护措施具体保护方案已委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进行编制。

本文由'御阪向凝'发布,不代表演示站立场,转载/删除联系作者,如需删除请-> 关于侵权处理说明